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测试目前状况及改善措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3 浏览:24563
论文导读:
[摘要]笔者针对“跨文化交际”课程测试中出现的理由,根据语言测试的原理,对课程测试在内容、形式、题型、评分上提出了一些倡议。内容上应加大对中西方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语篇模式的差异等深层次的考评,形式上可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问答题和论述题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英文资料用中文作答,题型上可加大问答题和论述题的题量,评分上可采用交际性语言测试的评分策略,以作用的表达为基本原则。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 语言测试 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周玉兰(1971- ),女,广西恭城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广西 桂林 541004)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85-02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地理位置上的东西方,是相对而言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地球这个整体。同样,跨文化交际的东、西方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孰对孰错,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文化这个整体。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定结果,跨文化交际是每个国家面对的挑战和机遇,要求人们在对外交流中具有跨文化能力,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我们只有在了解别人时,才对自己更加了解。张爱琳在《跨文化交际》课本的第一章强调不同角度、他人性、参照物、比较在认知事物时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开设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由于测试不仅评估而且反拨教学,因此搞好课程测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笔者在此粗谈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是集语言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课程,要谈课程测试,首先应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

二、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

根据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评估事物分两分判断法和连续判断法。语言测试标准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语言测试按评估标准和判断策略分三代体系。第一代是科学前的主观的两分法的量化评估,依据结构主义语言学,标准主要是准确性,内容考“记”形式,综合运用的试题没有真实语境。第二代仍然依据结构主义语言学,更强调准确性,把形式的准确性孤立于语境和情景外,甚至剥离了作用,流利只是脱离语境情景甚至作用的语言形式结构操作的熟练理由。这一代体系是科学的高度客观的两分法量化评估,与之相适应的,是离散项目测试题型。第三代根据语言学说,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目标语是一种过渡性的语,学习的过程是语越来越接近本族语者的过程。语言测试不是正确与错误的理由,而是学习者到目前为止能用目标语做什么事、做得怎么样的理由。做得怎么样是一个从最坏到最好的连续概念。因此,语言测试应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评估的对象是交际行为,评估标准是交际的有效性,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每个具体交际行为对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要求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情景。这一代是连续判断的质的评估。
语言测试的效度指测试是否站得住脚、是否能成立,所考的是否是该考的。其中内在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指测试是否考了考试大纲规定要考的。结构效度指测试是否以有效的语言观(包括语言运用观和语言学习观)为依据,是考试的原则理论的效度,是各种效度之本。第三代体系的结构效度指所要测试的能力,是否以对交际需要的有效理论为依据。第三代还提出了超考试效度,其中实效效度指测试能否判别受试者能不能胜任某项交际任务,反拨效度指测试对教学有什么作用。
测试的信度指测试的结果分数对受试者的表现而言的可靠程度,包括分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试题的作答,试题是否给了受试群公正而客观的作答机会。信度的保证包括试题的量和质。量是指抽样够大,覆盖面合理。质是指考试结果的分数要具有人分散度,即分数呈正态分布,这就要求试题的区分度高,难度适中,没有偏颇性,适宜于受试群。信度的保证还要求评分标准一致。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测试的目前状况

笔者所在院校采用大学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中张爱琳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测试出题难,因为作为一本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编写的教材,该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生词多、专业术语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多、文化理论多,学生颇感吃力。按第二代体系出题,即考查学生对抽象基本概念、零碎的表面的文化知识的死记,首先违背了测试的效度原则,即结构效度原则、内容效度原则、实效效度原则和反拨效度原则;其次违背了测试的信度原则,即信度规定的试题的“量”和“质”的保证原则。
1.效度低。课本25页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规定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这样出题首先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相悖,没考查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交流”,没有实效效度;不符合《要求》的规定,内容效度不高;所依据的结构主义语言观本身存在效度理由,故结构效度较低;徐强谈到的测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会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一些作用不大的东西,而没学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
2.信度不高。抽样不够大,覆盖率低,大多数只抽到抽象基本概念、零碎的、表面的文化知识的内容,不能做到“量”的保证。区分度不高不能把受试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和差区分开来;试题偏难,特别是抽象的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偏颇性大,有利于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生,不利于擅长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适宜性低,大学本科生都是经过三年高中考入大学,具备一定的英语基本功、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基本能胜任该课程的要求,按第二代体系出题不适合他们已具备的高素质。因此,试题的“质”也存在理由。
如何做好课程测试,笔者搜索了近十年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现,目前对该理由还没有研究结果,只是在《跨文化交际》课本的总序中提到“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设中出现了……课程测试不规范……”。下面笔者提出一些拙见。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42105.html上一论文:对于新我国初期文化艺术建设的根本宗旨和文艺创作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