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从文化移情角度赏析电影《自由作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80 浏览:134215
论文导读::512)认为:“移情的字面作用是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他人的感觉,它是代替性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我—你的一致性。另外,移情还指以同步或‘合拍’的方式,感知和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简单地说,移情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理由,即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
[摘要]电影《自由作家》取材于20世纪末的美国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一位女教师直面种族冲突走进学生心灵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诠释了跨文化交际的奥秘,尤其是文化移情的魅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角度,对电影中所体现的文化移情障碍(尤其是刻板印象和种族偏见)和文化移情(包括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进行了分析。通过剖析主人公艾琳·格鲁威尔的文化移情能力,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消除文化移情障碍,实现文化移情,从而有效达成跨文化交际目的。
[关键词]文化移情;《自由作家》;移情障碍;认知移情;交际移情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和文化移情能力(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相关研究颇为关注,而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标志,它是直接决定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电影《自由作家》讲述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事件。该电影取材于20世纪末美国社会,采用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白人女教师艾琳·格鲁威尔如何与威尔逊高中203班——一群由亚、非、拉裔学生所组成的“无药可救”的混乱班级成功沟通并改写他们原本迷茫无望的人生的真实故事。艾琳虽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但她深谙跨文化交际的奥秘,尤其她的文化移情能力尤为突出。她不仅客观地认知不同的文化特色,尊重不同文化群体,不带任何种族偏见,而且在多样性文化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与学生们建立心与心的有效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而保证了跨文化交际双向沟通的实现。
本文以《自由作家》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移情理论为支撑,分析女教师艾琳·格鲁威尔的文化移情能力并凸显文化移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从而引起教师及从事跨文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深思及对其有所启迪和借鉴。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与文化移情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沟通不畅产生于无效的交际,即言者竭尽所能,听者不知所云。归根到底这是因为交际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及表达习惯不同,所以为了达到有效的交际效果,移情是非常必要的。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个美学概念,由德国学者罗伯特﹒费肖尔首创,经过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从美学领域扩大到了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种领域。汤姆·布鲁诺(2003: 512)认为:“移情的字面作用是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他人的感觉,它是代替性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我—你的一致性。另外,移情还指以同步或‘合拍’的方式,感知和适应彼此的生活节奏。”简单地说,移情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理由,即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原伟亮,2010:92)移情能使我们“对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产生共鸣,能改善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移情与自己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Richards,1985:91)因此,移情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顺利沟通就需要交际双方有意识地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不拘泥于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转换立场;换位深思,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对方的文化模式中,身临其境,体会对方的情感,从而交际双方在融洽的交际环境中获得情感满足,真正地体味并理解对方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移情。Samover(1981)指出,实现文化移情,必须经过承认差异—认识自我—悬置自我( suspending self)—体验对方—准备移情—重建自我六个步骤。首先,承认差异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差异性,认识自我即了解自我所处的文化特点,悬置自我即消除自我和外界环境的分离状况,为体验对方做准备。设想自己处于对方的境地,深入对方的心扉,体验移情,并重建自我,即通过移情,体验别人的情感,看清自我的文化常态。通过这六个步骤,交际者可以摒弃定势思维及文化偏见思想,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等跨文化交际障碍,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价值观、文化特色,体会他人的情感,逐步实现移情。(杨静,2010:142-143)
因而,文化移情的实现既是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又是建立在本土文化和非本土文化之上相互重建的机制,它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相互理解彼此心灵沟通的重要策略。

二、电影《自由作家》简介

电影《自由作家》(又名《街头日记》)讲述的是在20世纪末的美国社会,一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间的跨文化沟通成功的故事。
年轻的艾琳·格鲁威尔(希拉里·斯旺克饰演)刚刚大学毕业,就如愿到威尔逊高中担任高中教师。作为一名新手,她被分配到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班级——校方及其他教师公认的“无可救药”的203班。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个糟糕的班级本身,更是教学之外的残酷的社会现实理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种族冲突严重并随时有可能激化。203班聚集着被其他老师放弃的“理由少年”,族裔(亚、非、拉裔)混杂,大多家境贫困,有社会小混混,更有黑帮团体成员,而且学生内部帮派众多,互相仇视。更严重的是,这些学生大多陷入吸毒、暴力冲突、犯罪、家庭遗弃的深渊,无法自拔。
艾琳老师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靠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们心里所想。她通过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线上游戏等力图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却未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但同时她痛心地发现这些才十几岁的中学生,虽看似桀骜不驯、无所畏惧,其实每天挣扎在街头暴力中求存活,存活几乎是他们最大的奢求,他们对这痛苦的人生充满迷茫。于是,艾琳以一本《安妮日记》为开端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良知,以记日记的方式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记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们与艾琳老师展开了心与心的交流,彼此敞开心扉;这让学生们渐渐走出人生的阴霾,看到生活的曙光,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与自由,并主动远离是非,融入社会,开始崭新的人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41912.html上一论文:试述定向运动的体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