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汉哈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区别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85 浏览:106642
论文导读:一株,其上五枝盘旋,荫广可容二百骑,……为西域神物。”哈族认为生长多年的白杨树和桦树都是神圣的树木,不能砍伐,这跟他们崇拜大地和大地上生长的东西有关。月季花一般来说,又叫做“月月红”,象征着一年中每月红红火火,它的花语是等待有希望的希望,幸福光荣,美艳长新。在哈语中月季花译为“阿依古丽”,常被用于女孩子的名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姿百态,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区别。由于汉语与哈萨克语不同,同一动植物词语在此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与相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动植物;文化内涵;情感;评价
一、导论
在漫长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动植物一直与人类保持密切联系并对人类存活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常常借用动物来寄托感情。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大部分词除了具有理性作用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即该词所隐含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褒贬义等。不同语言赋予动植物词语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把人的某些特定品质与其相连,引起生动的情感联想,这些被拟人化的品质因受到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制约,又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汉族与哈萨克族某些生活经历和感受相似,使两种语言在使用动植物词语方面出现完全或基本相同的语用现象。例如:哈语和汉语都有用狐狸比喻狡猾。与此相对也有一些完全相反或是不对应的情况,如山羊在汉语中表示善良慈祥博学,而在哈语则有奸诈狡猾之义。
本文旨在对同一动植物在汉哈语中内涵相同、相反、零对应以及不同的动植物词汇可能引起相似的联想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揭示出汉哈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汉哈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

(一)同一动物词语在汉哈文化中有相同文化内涵

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而且汉哈两个民族自古就有频繁的文化交流,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类似的联想,赋予动物相同的文化内涵。
在古书《说文》中:“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上古时期鹿常常是被狩猎的对象,且与“禄”字谐音,因而古人便将鹿比作政权或爵位。从岩石、刻石等方面来看哈族先民动物崇拜时期也能找到关于鹿的岩画,在阿勒泰就发现过以动物图腾为特色的鹿石。哈萨克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汉代乌孙王骄昆毕在茫茫沼泽地带,无法行走时,突然出现了一只金角花鹿为他带路。为了表达对他们认为的祥兽的崇敬,他们也把这种感情转化成歌舞,即《鹿舞》。
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顽强精神。在哈族的文化中也有对树的自然崇拜,如“左部哈萨克……曰鄂图尔玉兹,无城郭,逐水草,事游牧。冬夏别居,无常处。……境西北隅有独树一株,其上五枝盘旋,荫广可容二百骑,……为西域神物。”哈族认为生长多年的白杨树和桦树都是神圣的树木,不能砍伐,这跟他们崇拜大地和大地上生长的东西有关。
月季花一般来说,又叫做“月月红”,象征着一年中每月红红火火,它的花语是等待有希望的希望,幸福光荣,美艳长新。在哈语中月季花译为“阿依古丽”,常被用于女孩子的名字,意为幸福,美好和纯洁。艾草在汉文化中是一味可以治病的中药,用来拔火罐治疗风湿病或是点燃艾草熏、烫穴位。在哈族中也有用来治病的功效。这些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汉哈语的表达相类似。

(二)同一动物词语在汉哈语有不同文化内涵

由于汉哈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中,自然而然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差异可以从传统文化差异和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传统文化差异使一些动物词语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如龙的文化内涵,汉族人把龙看成为吉祥的神物,是前程无量的象征。如“望子成龙”等。而龙在哈萨克人眼里只是一种能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由于两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同,所以哈萨克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汉族人的父母希望子女成“龙”,也就更不理解汉语中其他关于龙的成语所涉及的含义,诸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生龙活虎”等。
骆驼在哈族畜牧文化中属最重要的四畜之一,是迁徙的主要工具,被赋予了“高大雄伟”的象征作用。如哈语中有很多以骆驼组成的惯用语,“tümedey isti tüyedey qlw”意为因小失大。汉语里骆驼就没有上述文化含义,仅是能吃苦耐劳,长途跋涉而已。

2.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使有些动物词语带有民族文化特征

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造成同一动物在汉哈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褒贬义。例如:在古人眼中,蛇是神奇的动物,有“蛇无足而飞”的说法,并有很强的生命力,无脚也可行走如飞,所以尽管蛇有毒,古人还是佩服蛇,敬畏蛇。而且在中国文化中龙和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常相提并论,蛇也被称为“小龙”。在哈语中蛇含有毒辣无情的象征作用,如“jlan qabg”蛇毒心肠。
蝙蝠生来相貌丑陋,原本不能等大雅之堂,但就因“蝙蝠”与“编福”谐音,它也因此得到了古人的青睐,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很高的地位,还有很多好听的名字。如:天鼠、仙鼠、夜燕、伏翼等。而在哈族的文化中,蝙蝠是不祥的象征,常是用来被咒骂的对象,民间亦有说法称如果蝙蝠不小心碰到某人的头,他就会疯掉。

3.汉哈同一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相反

由于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同一植物词语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也自然不同。如竹子,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之一,具有虚心有节、坚强不屈、质朴醇厚等各种美誉。而在哈萨克族文化中,竹子由于它的生长外形是外直而中空的,所以在哈族文化中它寓意为伪君子,肚子里没货的人。
又如石榴在汉文化中有着千房同膜,十字如一的形象,故寓意多子多孙。而在哈语文化中它则看重的是花儿的美丽和芬芳,常出现在女孩的名字中,如“阿娜尔”或“阿娜尔古丽”,寓意如石榴花一样美丽的姑娘,芬芳又可爱。
榆树的“榆”字在汉语里谐音“余”,象征富裕,还有出自姚燧的诗句中“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晚景。”中的“桑榆晚景”一词喻人的晚年生活美满,然而在哈语中榆树,是灾祸的象征,独木不成双,如果院子里长出一棵榆树就会立即拔掉,否则就会有亲人离世等。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35171.html上一论文:研讨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