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手机文化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2 浏览:11422
论文导读:
摘 要:手机已成为校园内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介,手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群体更易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学生工作者要改革高校德育教育的策略、途径。充分利用、飞信、微信和微薄等手段,开展适合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占领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手机文化 德育教育 策略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高达100%,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所形成的手机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由于民办高校独特的人群结构、教育氛围和校园环境,决定了高校的手机文化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校园特色。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基本都是80后,学生又都是90后,这两类群体都是接收新事物非常快的群体,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手机档次和功能更加先进,上网,聊天,游戏甚至网络视频样样都能做到;由于民办高校独特的管理体制,学生在教室自习的时间较长,本身不爱学习的学生更是把玩手机当成是自习的重要部分;由于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更加深入,师生关系非常紧密,手机也成了两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因此民办高校的手机文化也有很大的特点。

一、手机文化的特点

由于手机的高科技性,情感倾诉的隐匿性,个性展现的自主性,交流的及时性,发布信息的快捷性,获取知识的便捷性等有利因素,使得手机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辅导员和大学生,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细致的沟通。民办高校辅导员实行家长联系制,手机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加强联系的媒介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及时向辅导员咨询理由、反馈信息,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手机的微信,微博等及时联系到学生,这样方便快捷的双向沟通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更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打开交流的心扉。
2. 有利于学校职能部门发布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准确的发布各类会议通知、各种讲座信息、勤工助学信息、就业信息。在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日益增加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给广大学生们一个更快捷、便利的权威信息发布,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给予必要的澄清说明,有效的减少大学生们的无端猜疑。
3. 有利于大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策略。大学生可以使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可以利用电子词典等软件进行学习;可以利用视听功能随时随地学习。
4. 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个性的张扬,常常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例如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疏远等。而手机交流不需要正面接触,能降低正面交流所具有的紧张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二、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手机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会关注手机,导致学习不专心;有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聊天,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看小说、聊,这使得部分学生听课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课堂上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或者短信提示音,不仅影响手机使用者本人,也会扰乱了老师的思路与情绪,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 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手机为大学生逃课、考试提供了便利条件。手机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可以告之逃课的同学辅导员点名的消息,使得逃课学生能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助长了同学逃课的侥幸心理。由于手机体积小,隐蔽性好,不少大学生甚至利用手机考试。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在大学生中形成优良学风,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3. 过度依赖手机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由于手机的网络功能,可以使大学生进入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中去,也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不适应、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弱化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
4. 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在大学生眼里,手机能够彰显个性,不仅是通讯工具,而且是一种时尚用品。手机的品牌、款式、功能层出不穷,更是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感,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攀比的潮流。这种不良的消费观念,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消除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策略

1.积极利用手机飞信平台,努力占领“红色手机”的阵地。高校辅导员定期把党的有关政策和时事新闻,入党教育等知识发送到学生手机上,让学生在平时提高党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被动学习党的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 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在教室、图书馆等地的显著位置张贴告示,如将手机调整至震动或者静音模式。在上课期间,教师加大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管力度;在考试期间,明确考场纪律,严格禁止将手机带入考场。
3.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疏导,远离“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学习、生活和休息时间,不要让手机影响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引导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要依赖手机代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4. 采取相关的强制措施。学校可以尝试在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学习场所安装手机屏蔽仪。在学生上课、自习或者考试期间,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或者是强制学生在公共学习场所关闭手机,从而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尊重了老师以及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手机文化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转瞬间它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必将不断塑造和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在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中,80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特性的同时,要全面看待手机给90后学生们所带来的影响,要多方面做工作,扬长避短,使手机成为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朱德生、闵惠泉:《文化工具与文化传播的革命》,《现代传播》,2005(3)。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33333.html上一论文:谈谈公民文化培育的困境及其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