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公民文化培育困境及其消解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12 浏览:9232
论文导读:
摘要:公民文化是一套旨在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价值理念体系。本文在浅析公民文化所包含理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公民文化培育的内容和方式两方面分析其存在的理由,重点从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及公共空间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培育公民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公民;公民文化;公共空间;社会组织
1674-9324(2014)11-0148-02

一、公民文化的内涵

公民文化是一套旨在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的价值理念体系,它主要由个体理念、平等理念、权利理念、责任理念、自由理念、法治理念、宽容理念、合作理念和理念等构成。个体理念是公民文化中基础性的理念,它要求尊重个体,重视个体对社会的作用;平等理念主要是指公民在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权利理念是公民理念的核心;自由理念是指公民需要以权利保障自由,公民文化价值理念中还应该包括限制公民无限自由的义务理念,这一理念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就是责任理念;法治理念是公民为了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最大的实现,具有主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自觉;基于公民社会的基本社会价值或原则——多元主义,以上各种公民理念的实现都需要宽容理念和合作理念。

二、公民文化培育的困境

我国公民文化培育中存在的理由主要有:(1)公民文化的培育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在公民文化培育上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在公民文化培育上不平衡;社会精英和普通群众在公民文化培育上不平衡。“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接受到的教育也十分有限,加上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匮乏,他们既不可能及时了解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更无法及时让外界的人了解他们的心声,其意见与利益的表达与实现缺乏有效的渠道与途径”。(2)公民文化培育在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不足。公民文化培育的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四种,这四种方式在公民文化培育中应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家庭在公民文化培育上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学校素来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内容,很少有完整的公民文化的教育内容;社会在公民文化培育上反而充当了十分有力的角色,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理由,如公民文化社会教育方式中各种平台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教育方式受到权威的限制、社会组织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容乐观等。

三、公民文化培育困境的消解

在对我国公民文化培育存在的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为突破困境,推动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使公民文化教育平衡开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经济,一方面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公民文化培育在地区上存在的不平衡性。农民只有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了,才有兴致接受公民文化的教育。其次,在农村教育上,国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教育投入,在财政、人才等各方面扶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然后,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力图解决我国现行的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理由。最后,在农村地区推广信息技术的建设,扩大农村地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民意的渠道,逐步改善公民文化培育在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情形,推动我国公民文化培育的平衡发展。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和内陆沿海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采用类似的策略,通过东部帮助西部、沿海帮助内陆的策略,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
2.促动家庭开展公民教育。家庭在公民教育中起的是基础性的作用,一个注重公民意识教育或者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充斥着公民观念的家庭,无疑对我国公民文化的培育有推动作用。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榜样,一言一行都是被模仿的对象。而小时候的习惯、想法是最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公民意识从小就被灌输,再加之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学校的公民教育,那么一个人公民教育的课程就完满了。一个社会满是这样的公民,公民文化培育轻而易举。要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可以发动社会组织的力量,组织社团到社区中进行公民家庭教育的宣传,使家长有这样一个意识去教育自己的子女,然后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家长的公民文化,家长有了公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以后教育出优秀的小公民。
3.加大学校教育中公民文化宣讲力度。学校公民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估标准等等。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公民。学校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公民教育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指导,任何行动都是徒劳的。其次在教育的内容上,应加设公民课程、现代文化与文明课程、中国政治与法律课程等,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同时又不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再次在学校公民教育的手段上,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传统课堂里上课,而忽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因此,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最后在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果评估上,应该以量化的具体可执行的标准为主,评价学校在公民教育上的贡献,对于有突出成就的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称号,而对于没有重视公民教育的学校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以激励各所学校推行公民教育。
4.推动虚拟公共空间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公民表达意见的最好平台就是网络,网民可以在网络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网络是自由的,但如果离开了法律监管,网络自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健全我国互联网的法律制度,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推动我国公民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做法主要有,健全与我国互联网发展有关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网络执法,推进网络文明的监督与管理;强化技术保障,普及公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全面推广现代信息技术。除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外,扩大表达民意的其他手段同样是解决理由的策略之一,例如,放宽我国公民游行的限制条件,让公民能够像英国的工人一样,为争取自己权利而参加到社会组织活动中去。当然,由于中国与英国的国情不一样,不能照搬英国模式,但借鉴其有利的经验还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5.培育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政府应坚持“放松管理、依法而治”的原则管理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从而发挥其在公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具体工作有:第一,“在充分尊论文导读:修订涉及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和办法,研究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法》和《社团活动法》等”。第二,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社会组织必须向社会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信息,以接受来自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监督。除此之外,还要在内部建立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从源头就做好遏制不法现象出现的工作。第

三、应建立政府与社会

重社会组织公共精神的基础上,修订涉及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条例和办法,研究制定专门的《非政府组织法》和《社团活动法》等”。第二,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社会组织必须向社会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信息,以接受来自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监督。除此之外,还要在内部建立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从源头就做好遏制不法现象出现的工作。第三,应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使两者在公共领域共同合作,发挥作用,从而推动我国公民文化培育工作的开展,推动我国公民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传柱.“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及研究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6-9.
[2]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3.
[3]周蓉.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目前状况与建设策略研究[J].江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138.
[4]张冉燃.中国NGO渐进[J].《瞭望》新闻周刊,2010,(37):20.
作者简介:陈欣,南通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