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文化推广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89 浏览:19217
论文导读:
摘要: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异质文化,近代新教传教士的传教之路会充满阻碍。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强调尊重异质文化,两种异质文化和谐相处。论文以文化相对论为理论基础,以伯格理的基督教本地化文化推广为个案,从影响新教本地化推广的因素、本地化文化推广的具体策略及这种本地化推广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研究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策略,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的认识,对现代跨文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近代;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文化推广;策略
1674-9324(2014)29-0143-03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然而,文化传播从来都不是顺畅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度传播不同质的文化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使那些“尊孔”、“祭祖”及“崇拜偶像”的中国本土的当地人接受基督福音,传教士们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策略”,来迎合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即本土化基督教推广。本文以伯格理在石门坎区传教为个案,具体研究分析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策略及其影响。探讨近代新教传教士在本地化基督教推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的认识,对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一、基督教本地化推广的理论依据

评估某种文化的高低、好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文化推广对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坏、风俗习惯的鄙陋与否,不应该以评估者自身的文化标准好恶来衡量这种评判文化的标准和观点,而应该从该民族的内在文化法则和文化背景上来理解。文化相对论认为,人类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形态,而这样众多的文化形态并不是由单一的人类文化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人类文化的进化阶段),而是在异质环境下产生的异质文化形态与文化模式,而且该文化形态是与其所关联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所产生的价值取向也是从该文化形态所处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与其他异质文化不存在高低之分。同时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历史继承性的特点。所以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在接受其他文化时往往怀有较强的抵触情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传教士在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传教必定受到当地人的抵触。伯格理在石门坎区传教很尊重石门坎区文化,使基督文化与苗区文化和谐共存,成功实现了本地化基督教的文化推广。用文化相对论分析本地化基督教的文化推广活动对于研究现代跨文化的交流也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二、影响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的因素

1.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困是造成宗教传播的社会基础。然而在石门坎这一落后地区,面对一贫如洗的群体,贫困的生活使传教士的传教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所以,石门坎区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传教士的本地化基督教推广能顺利进行。在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到来之前,石门坎不仅经济上贫穷,文化也十分落后。但是这恰恰成为宗教传播加速的催化剂。石门坎苗区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推动了伯格理在当地的基督教文化推广。
2.中西传统文化差异性。历经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深蒂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会对外来的事物怀有敌意,而且这种怀疑和敌对是必定的。所以要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必须先把基督教中国化,通过这种方式新教传教士才能在使当地人接受基督福音。所以年轻的柏格理在1887年来到中国偏远的西南城市昭通开始传教时并不顺利。每当他和同伴行走在昭通街头,就会立即成为居民好奇的对象,被孩子们追随、被大喊“洋鬼子”及令人不快的一些称呼。因为当时的中国民众对西方人各种不满,所以让他们去接受基督教更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目前状况使得来华传教士不得不考虑通过中国化基督教的方式来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
3.传教者主体特征。本地化基督教推广除了与中西文化差异有关外,也与传教者的主体特征有关:第一,传教者自身的文化背景。传教者都来自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并且传教士大都学历高,他们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携带者,所以他们的到来其实就是一种不同文化的渗透。这样的背景使传教士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中国,同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中国文化并且适当改善文化。第二,传教士对宗教本身的虔诚信仰和执着追动了文化交流的发展。传教士是一特殊的群体,他们怀抱信仰,热衷于把上帝的福音传遍全球,拯救人们的灵魂。自1904年,基督教传入苗族地区,伯格理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贵州石门坎,并为当地的西式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奉献,基督教为苗族带去了文字、文化和文明。创制苗文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翻译圣经和阅读圣经,但后来却促成了苗族文化的复兴,使苗族人摆脱了千百年来没有文字的历史。

三、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策略和措施

1.文化认同与主体改造。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文化存在差异,因此,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开的。注意到先前一些传教士失败的教训,伯格理到了石门坎,他也穿上当地服饰,而且与当地的苗民一起生活。伯格理的生活完全苗化,而且他丝毫不嫌弃当地艰苦的生活和简陋的环境。苗族地区比较闭塞,而且会说汉语的人也很少。为了消除这种语言障碍,他向当地的苗民学习苗族语言,与苗民朝夕相处使得他很快就学会苗族语言。然而,传教士的中国化还远不局限于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伯格理在当地传教时很尊重当地的苗民,而且对当地的苗民很有礼貌。伯格理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苗民,主动帮助苗民解决困难,尽全力帮助苗民解决好每件事,所以苗民很喜欢他。
2.中西文化交融与创新。①创制苗文传播不同区域文化。1905年柏格理为苗民创制的这套“老苗文”,虽然不够科学完整,但在传播苗族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上确实是一种创举。②兴办教会学校教育传教。伯格理一向注重传教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在当地传教培养传教士的同时,认识到了开展教育的重要性,还搞起了当地的文化教育,使当地苗民论文导读:
摆脱文盲,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做出了贡献。所以伯格里开始在当地建立教堂和学校。于是柏格理从1905年开始在石门坎地区兴建学校,随后开始招收苗民子弟入学。到1912年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男女同校,名字为光华小学的学校,而且学校还建立了宿舍、礼堂、游泳池、运动场等。伯格理还以石门坎光华小学为中心,有计划地向石门坎周围的地区推广、扩大苗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四、近代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的积极作用

外来宗教在异地的推广中必须本土化,只有本土化才能达到基督化中国的企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不可避开地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旅程。在本土化的基督教推广中,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除了努力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外,他们还致力于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伯格理创办教会学校彻底转变了石门坎。伯格理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男女生同校的双语学校,修了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球场,为石门坎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光华学校发展成了一座拥有小学和中学的现代学校。伯格理为石门坎带来了西式的现代文化教育。伯格理最大的贡献是为当地创制了苗文,虽然最初是为了更好的翻译圣经和阅读圣经,但后来这套文字被用来传播苗族的历史文化,推动了苗文化的复兴,为苗族带去了文化与文明。英国新教传教士柏格理使一个落后原始的民族,摇身一变就成了具有中外文化相结合的文明民族。
“基督教本土化”既有可能转变、再造原有的文化,也有可能被原有的文化所消解。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关联的,因此都刻有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痕迹。当它传至不同国家时,在保持基本信仰不变的前提下,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找出共同点并吸纳其中可通融的要素,否则势必与当地文化造成冲突。在诸多近代新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文化推广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教传教士中,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在西南地区的宣教活动就是典型个案。伯格理在本地化成功传教有助于了解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拓展历程,有助于探讨西方传教士在本地化基督教推广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和措施,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中国近代基督教史,而且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德生.带着爱来中国[M].陆中石,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2]谢和耐,戴密薇.明清间耶稣会士入华与中西汇通[M].耿昴,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阿信.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5]周燕.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6]郑连根.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博厄斯.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9]李昌平.柏格理留下的精神和遗产[J].国民族,2007.
[10]雷宇.英国人伯格理与贵州石门坎[N].西部时报,2011.
[11]周玲,唐靖.伯格理及循道公会在邵通所做公益事业论述[J].学术探索,2012.
[12]胡磊.传教士在晚清英语教育中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理由[J].海外英语,2011,(12).
[13]陈才俊.挑战、适应与融合: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46(2).
[14]吴莉苇.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利的较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