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电视文化类节目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89 浏览:15276
论文导读:加,而是具有作用的整体性。正如节目评委蔡志忠所说:“成语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内含了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而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两千年未有之变局”,从而彻底改写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并连带地重新编码了中国文化的心态,即从世界领先的位置降到了后发展国家的位置,使得中
摘要:电视文化类节目因其较高的节目定位,与普通电视观众心理取向有一定差距,容易造成其“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河南电视台《成语英雄》节目作为一档文化节目,不仅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成语文化,同时又将电视先进的传播手段、包装形式有效地融汇于节目中,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都获得了一定成功。
关键词:电视节目; 文化; 成语英雄
2013年11月开播的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是一档大型演播室成语竞猜节目,节目核心为画画猜成语,融入成语典故,运用先进的舞台装置加娱乐的包装手段,让成语的文化内涵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这档以传统成语为主要传播内容的电视节目具备了较高文化品质,在文化品位和市场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电视媒体娱乐化时代为电视文化类节目争得了一席之地。

一、节目定位差异化

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和电视观众对信息的渴求,使得其节目形态快速地更新,电视媒体就像现代化的工厂,电视节目犹如这座快速运转流水线中的产品,规范而“标准”。正如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清水几太郎所受,由于大众传媒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提供,现代人每日每时都淹没在“拷贝”(拷贝: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的洪水之中, “拷贝”收集、制作和提供过程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利润原则,为了获取利润,传媒必须争取最大多数的受众,提供满足最广泛的普遍兴趣的“拷贝”。清水几太郎的“拷贝支配社会”理论在2013年的中国电视媒体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2013年中国电视屏幕充斥着浮躁而嘈杂的歌声,《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接踵而来,节目的高度同质化使得电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另辟蹊径,与一片喧嚣热闹的电视环境中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成语英雄》节目不仅在节目形态上独树一帜,和中国众多喧嚣的电视娱乐节目明确地区分开来。同时,作为一档电视文化节目,当大多数类型的文化类节目的表现方式比较简单,节目风格也相对朴素时,它又表现出了比同类型的节目技高一筹的处理手法和包装手段。孙玉胜在 《十年: 从转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指出 “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 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长期以来,电视文化节目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素材的选择都相对狭窄,大部分电视观众对这类节目的评价是枯燥和古板,《成语英雄》节目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成语用最通俗的手法绘画进行表现,简单而形象,节目使用竞技手法,紧张而有悬念,舞台设计精美而先进,华丽而炫目。

二、打造以中国传统成语为载体的节目核心价值

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汉字词汇中特有的固定短语——成语,多来自于中国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它作为独特的文化记述符号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不是其构成成分(汉字)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作用的整体性。正如节目评委蔡志忠所说:“成语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内含了恒久不变的普世价值”。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而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两千年未有之变局”,从而彻底改写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并连带地重新编码了中国文化的心态,即从世界领先的位置降到了后发展国家的位置,使得中国人在文化心态上或者崇洋,或者自卑。尤其是进入世纪之交,“用汉语写作”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电视文化节目的核心应该是“文化” ,缺乏文化内核而充斥着炫目的电视包装技巧的电视文化节目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判断一个电视文化节目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看“ 这个节目有没有文化底蕴,是不是明确传达了文化的信息 ”。《成语英雄》节目不落窠臼,一方面充分地展现出了电视文化节目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文化节目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节目“解开中国文化”,“看中选手们是否能够成功闯关,但是更看重的是选手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一份真诚和敬畏”。
《成语英雄》节目聘请了三位裁判: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学者钱文忠,漫画家蔡志忠。成语理解、绘画、评判构成节目的主体内容。三位裁判各有分工,使得栏目兼具了娱乐和文化的双重功能。钱文忠主要负责讲述成语形成的故事或者解读成语背后的文化信息,丰富了栏目的文化内涵,传播了成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蔡志忠负责对选手所画的成语进行点评,用浅显易懂的绘画语言对成语进行更为直接的剖析,而崔永元作为久经历练的主持人总能适时地调节现场气氛。这样的设置避开了栏目陷入纯粹娱乐的境地,使参赛选手、现场观众和电视受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内获得关于成语的解读,从而完成学习知识的过程。
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成语英雄》不仅有中国选手的参加,同时也有外籍人士参加,节目搭建了一个以成语文化为媒介,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电视媒体平台。参赛选手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成语积累,也要能够对成语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理解才能顺利通关。以《成语英雄》第一期节目为例,考查的成语有“虎头蛇尾”、“负荆请罪”、“前车之鉴”、“披沙拣金”、“饮鸩止渴”、“水滴石穿”、“劳燕分飞”、“奇货可居”、“围魏救赵”、“徐市求仙”等,出题范围涉及中国传统历史、经济、传说、生物、地名、生活、俗语等,所考查的成语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浓缩在了众多的四字成语中。

三、电视包装手段丰富

一般的电视文化节目在画面信息上相对单薄,同时画面剪辑呆板而缺乏变化,成为制约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一个短板,节目缺乏节奏感,受众很难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节目中。创办于2000年的大中华区第一个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的阳光卫视几年就亏损了2亿港元,杨澜接受采访时承认,“一个好的文化理想,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前些年广受好评的电视台《百家讲坛》虽然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近些年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电视文化节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将文化内核和电视先进的传播手段相结合。20世纪5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针对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节目选择时提出了“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论文导读:
/费力的程度。也就是说,受众是否选择一个节目和节目本身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成正比,节目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受众是否选择一个节目和其得到这个节目的费力程度成反比,他获取这个节目的信息渠道越轻松,就越可能选择这个节目。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在很长时间里无论是从社会口碑和市场收益上都难以令人满意,其中很重要的理由是极少有节目能够在文化品位和市场定位之间找到均衡点。电视文化节目要适应时代和观众变化的需求,必须要与时俱进,有开放性,文化的严肃性、深度性和电视的通俗性并不矛盾,“阳春白雪”的文化内容也可以用“下里巴人”的电视包装手段来充实,电视的先进传播技术特点赋予了成语新的文化内涵。
《成语英雄》节目打破了电视文化节目画面信息单薄的节目短板,节目的叙事节奏和造型节奏相得益彰,一方面节目通过引入了竞赛类节目淘汰制的节目形态形成了较强的内部叙事节奏,参赛者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以组合形式出现,两人一组。经过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最终选出一组获胜者。场内观众和场外的电视观众随着选手的答题过程而心情跌宕起伏。另一方面,节目充分使用蒙太奇剪辑技巧对画面进行剪辑,不仅有效地扩充了节目的信息含量,也形成了较强的节目造型节奏。
节目开场时,通过短片介绍选手,生动而形象,节目进行过程中将场外亲属在候场区或紧张或欢呼的特写镜头与比赛现场从容自若的选手镜头穿插编辑,节目本身的叙事节奏和通过剪辑形成的造型节奏的巧妙结合,不仅增强了节目的紧张感、戏剧性和可视性,也填补了参赛选手绘画、深思等“无声阶段”的空白。同时,当场上选手在比赛过程遇到困难,矛盾纠结时,节目适时插入事后对选手的补充采访片段,通过电视剪辑的手段达到了“双时空”叙事的巧妙效果。选手回溯当时的想法和心情,还原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充分展现选手的个性特征。以2013年12月5日一期为例,第一对选手出场时,首先通过1分钟的短片将两位儿童情商培训师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两位选手在猜“千军万马”这个成语时,场内比赛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时节目插入了对两位选手的事后采访的片段,一个是场内的竞赛叙事空间,另一个是通过镜头的补充剪辑展现了选手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双时空的叙事有效地扩充了节目的叙事空间,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传播特点。
结语:
全球化时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只能在多元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框架中,既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又使自身文化保持敞开性和长久交汇性。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电视文化节目自身发展是在和时代的冲突中融合而成的,同时又在融合中产生新的冲突并进而达到更新更高的融合。河南电视台《成语英雄》节目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
[2]钱静.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色及发展[J].现代传播,2013,9
[3]陈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及其发展反思[J].现代视听,2011,6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