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以开阔胸怀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87 浏览:120119
论文导读:用甚至有害的东西。“全盘西化”和“保护国粹”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两个极端,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行不通的。对西方文化和国粹的取舍扬弃是在两种文化接触和冲突当中,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加以筛选的,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3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推进新型文化交流只有勇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只有对世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民族展现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的魅力,开拓不同的渠道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开阔的胸怀,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形态特色与差异。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开放的心态理性推进新型文化交流。
1 正视中西文化的形态特色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作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互动,意味着它是一个历史的、变动的、复杂的、社会的系统。因此中西文化在形态上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是大地,被称为“大地的儿子”。土地代表着封闭、深沉、经验、博大,中国文化是内修的、内倾的、内敛的,所以讲“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无我”。因此中国文化强调融合,是守旧的的文化。
而西方文化的生态环境则是海洋,西方文化的代表希腊文化发源于地中海,被称为“海的女儿”。海洋代表着开放、明快、科学、精深,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所以具有很明显的科学精神、征服意识和掠夺意识,强调“自我”。因此西方文化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文化,注重社会个体的个体地位、能力本位,强调排斥,西方文化是创新的文化。
2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参鉴
1840年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文化随之传入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西方文化流入中国,中国文化传入西方的较少。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出现过四次。
第一次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即清王朝镇压了太平天国农动之后,统治者举办了“洋务运动”。这次是由封建统治者自己推动的,目的是为了强兵,以镇压国内人民和抵御外强,并且当局所想引进的也只是洋、洋炮、洋船,拒绝西方的思想和社会制度。
第二次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戊戌变法为标志。戊戌变法只实行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镇压下去了,康梁逃亡,谭嗣同牺牲。然而维新变法运动打破了中国闭关沉闷的社会风气,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言论、出版和结社的自由。
第三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也是向西方学习、宣传和移植西方文化的运动,然而它和戊戌变法有本质的不同。①戊戌变法是改良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不反对皇帝,更不反对其思想基础——儒家思想。而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主张共和,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切旧道德、旧思想。②五四运动不仅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更重要的是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把俄国十月革命的信息传入中国。
第四次出现在当今,即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这是发生在新时期的全方位的中西文化交流,先是大城市和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随后逐步推进到内地和农村地区,都参加了这次中西文化交流。
第四次中西文化交流与前三次有本质的不同。①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不受制于任何一个西方强国。②这次交流是全民交流,不仅仅限于政府和知识分子,各个地区、企业甚至农民家庭都参加了交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③这次交流是双向的,不仅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也向西方出口中国产品和传播中国文化。④这次交流直接带来中国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普遍支持。这与李鸿章的办洋务形成明显的对照。
第四次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与前三次相同和相似的方面。①交流仍然是在中国的技术和国力落后于西方的形势下进行的,还是以从西方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主。②这次交流也伴随着中国内部的政策调整和机构改革,不过与前三次相比,这次是在新的基础上,改革的范围和步伐更大了。③仍然有人对改革开放与中西文化交流存在保守思想,这在许多方面和历史上的守旧派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例如和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就十分相似,有人还主张为“中体西用”正名。
我们从一百多年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中可以总结出两条经验:①若使国家富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决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是守不住的,因为闭关自守就会造成信息闭塞,不能接受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②文化交流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把外国对我有用的东西拿来,摒弃对我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全盘西化”和“保护国粹”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两个极端,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行不通的。对西方文化和国粹的取舍扬弃是在两种文化接触和冲突当中,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加以筛选的,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 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推进新型文化交流
只有勇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只有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持尊重态度的国家才有发展的潜力,世界史上近代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例外。
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本主义胜利时期、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等,都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学习接收先进文化之地。文化的影响力超越国界,也跨越时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是文化的混合体,再也不能找出遗世独立的封闭的文化系统,全球化进程正是一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一个国家或民族,即使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仍应本着谦逊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保持向世界其它文化学习的热情,采撷其它文化之精髓补己之不足,才能避开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惨祸,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费孝通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推进新型文化交流过程中,心态至关重要。拥有开放的交流心态的前提是增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的独特感染力,培养深厚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推进新型文化交流过程要本着理性的心态,不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文化自觉》费宗惠、张荣华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美]塞缪尔﹒亨延顿 著 新华出版社
[3]《文化的力量》陈少峰著 华文出版社
[4]《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许倬云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21949.html上一论文:试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