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从中西方情人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82 浏览:95390
论文导读:因此中国的节日注重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和娱乐。西方的文化中的法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这种法制思想是建立在个体本为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注重个人的权利,倡导人文主义,即以个人的利益为重心,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不希望其他人的介入,同样也不会关心别人,因而西方的节日才会注重个人感情的释放和宣泄。

3.3不同的传统生产方

摘 要:节日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反映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现象,随着中西方的不断交流,很多西方国家节日为中国人接受,本文通过对西方情人节与传统七夕节的而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情人节;七夕节;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额总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而节日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日益交流,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节日被中国人接受,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现在中国人非常热衷的圣诞节,而情人节也逐渐地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一个重要节日。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想到与之相对的中国传统情人节即七夕节,二者虽然同属于情人节,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
1 中西情人节的起源及发展

1.1 西方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最典型的一个节日,而且流传到世界各地。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广为流传的并且被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据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的暴君下令禁止结婚,甚至不允许谈情说爱,并且强迫年轻男子入伍。瓦伦丁冒着被处死的危险替爱侣秘密主持婚礼。后来瓦伦丁的行为被发现并被处以死刑。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英勇行为奉他为情侣的守护神,并将他的殉难日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日”,经过许多年的流传,逐渐变成今天所说的情人节。

1.2 中国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又叫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它起源于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织女原本是一个美丽聪明并且心灵手巧的仙女,由于私自下凡爱上牛郎与之成亲,并且育有一子一女,违背了天条,触怒了王母,于是王母下令将织女捉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带上子女追赶其后。王母情急之下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牛郎面前划出一条银河,夫妻二人隔河相望,以泪洗面。王母不忍,最终决定让他们二人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见,受感动的喜鹊搭成了鹊桥使他们在桥上见面。随着时间的发展,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逐渐变成了“七夕节”。
2 中西方情人节之间的差异
中国的七夕节和圣·瓦伦丁节都是表达爱的节日,都被称为情人节。二者同样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二者之间仍旧存在着差异,西方情人节与传统七夕节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2.1 发端不同

西方情人节反映了西方人对基督教的信仰和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后对人性的回归,而传统七夕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农耕文明的主要地位。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因此传统节日大多跟岁时相关,同我国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传统的七夕节正是我国古代崇尚自然文化的体现。

2.2 参与者不同

西方情人节尽管起源于宗教但是确是情侣们的节日,在西方国家节日当天情侣们都会彼此赠送礼物,男士会为自己的女友或者妻子送上一束玫瑰,而女士会为男友或丈夫送上象征甜蜜爱情的巧克力。在我国古代七夕节主要是未婚女子的节日,男性并未直接参与该节日。女孩子在这一天会举行乞巧活动,祭拜织女星以祈求自己有精湛的女红手艺,并希望有美满的姻缘,因此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

2.3 文化底蕴不同

西方情人节主要体现了西方的人本主义想,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情感表达和宣泄,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开放,比较注重个性的张扬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传递,而且以情人门户送礼物,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爱意为主要活动。而传统七夕节是儒家精神的体现,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七夕节主要是未婚女子的节日,乞巧,乞姻缘,是古代女孩子对没好爱情的想往,由于在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所有年轻人的命运,封建时代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经济模式导致女子渴望拥有精湛的女红技巧,因为这样的女子才能配得如意郎君,这也是乞巧风俗的根源。

2.4 人们对两个节日的心理认同有所差异

西方情人节的传说是以瓦伦丁殉难而成就了很多渴望爱情的年轻男女为结局,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传统七夕节是以牛郎织女被天河相隔每年只能相见一次,有情人天各一方的凄美结局,至今我们还喜欢吧相隔遥远的夫妻或情侣比作“牛郎织女”,因此从节日的发源本身来看要把七夕节作为类似情人节来过并不会得到大多受中国人的心理认同。而当今很多商家和媒体把七夕节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是把二者的而历史渊源和文化层面上的混淆。
3 中西方情人节中出的文化差异

3.1 不同的信仰

中华民族一直是多神论,任何宗教都可以一起存在,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在于神是否存在,而是在于要请神来净化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实现愿望。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对宗教更多的是功利性的成分,这些功利主义态度也体现在节庆活动的祭神和禁忌等方面,就像七夕情人节人们乞巧,祈求美好姻缘一样。西方人的传统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它要求信仰者必须虔诚和坚定,而且信仰中不可以掺杂现实功利,信仰的是永生的幸福而不是现实功利。西方人以宗教为人生的规律人生的一切都有宗教信仰和宗教教会的指导,因此,在其节日文化中体现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3.2 不同的价值取向

从西方情人节与中国传统七夕节的差异中不难看出东西方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礼治和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反映华夏文明的核心,这种礼治思想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强调个人的义务,崇尚个人服从集体,因此中国的节日注重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和娱乐。西方的文化中的法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这种法制思想是建立在个体本为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注重个人的权利,倡导人文主义,即以个人的利益为重心,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不希望其他人的介入,同样也不会关心别人,因而西方的节日才会注重个人感情的释放和宣泄。

3.3 不同的传统生产方式

中国位于地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大物博,主要生产方式是取决于天气的农业生产,在春播秋收的农业生产规律以及季节的转换中,于是产生了节日。在传统的农业民族中,土地被作为生产的象征,人们精耕细作的习惯也影响了生活文化,。西方国家主要位于欧洲大陆,论文导读:
欧洲是多面环大洋的陆地,大片的水域使得他们的主要生活生产方式是渔猎。西方的渔猎生活,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上的扩展使人们抛弃了狭隘的乡土观念,并为其较强的挑战性和实用主义的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日渐加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同样处在相互融合和相互碰撞中。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由于西方情人节在中国的日渐盛行,正处于濒临消亡的状态。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宝藏,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多彩多姿的精神追求,只有深刻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人们才愿意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节日习俗,更好地融入节日环境,借此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邓炎昌.现代美国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耿卫忠.西方传统节日与文化[M].书海出版社,2006.
[6] 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