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传统文化中管理之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35 浏览:130915
论文导读:舰队”的覆辙的。不过,就现实而言,我相信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了。多年来的国学管理培训经历告诉我,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很庞大,但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在想什么,在困惑什么,这应该是培训学院、专家讲师要想到的事。比如,对于学习“国学”的积极作用,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很认同。我就了解到一些企业家学员表示,企业家充电是很
汉服、诵经、孟母堂、私塾、于丹、祭孔……。近几年来,随着这些词通过媒体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国学”的冲击。而当人们正庆幸国学终于从书斋走近大众的时候,一些类似“天价国学班”之类的浮躁之风也悄然而至。针对这个现象,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企业管理专家谭小芳。请她为我们讲解和分析一下,作为企业家,在面对各种“国学”管理理论时,如何抉择,如何保持一种理性的心态。
《现代企业文化》:非常感谢谭老师接受我们杂志的专访。您认为这几年在管理界掀起的“国学热”的理由是什么呢?
谭小芳:国学受到管理者追捧,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发掘传统、古为今用,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避开恶性竞争的需要。二是西方管理理论的“水土不服”,使得中国的管理者转而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管理思想。基于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及巨额利益的驱动,大量机构提供国学方面的培训或教育,声称要培养不仅拥有财富,而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的“新儒商”,这也大大推动了国学的热潮。
培训充电就好像补充营养的进餐,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种培训就像各种大餐,怎样才能吃得更好?那就需要对这些大餐有深入的了解。从培训市场来看,随着“国学热”在我国的掀起,一时间,各种“总裁国学班”顺势而生。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十多年的MBA课程以及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高管人员进修课程也是蓬勃发展,拥有最多“粉丝”。
《现代企业文化》:那么您认为国学在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和西方管理思想有哪些异同点吗?
谭小芳:中国人常说,中餐注重营养,西餐讲究吃法。“总裁国学班”更多宣扬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感悟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战略思维,就像高管培训中的“中餐”;而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MBA/EMBA核心课程班或高管课程,更多侧重于实际管理流程与技巧及经验的传播,颇具“西餐”的精髓。而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中高层管理培训时,仍存在盲目追随热点课程,急功近利,希望听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管理课,吃管理培训“快餐”的现象。
相对于国学重“道”,MBA/EMBA显然重“术”,回顾MBA或EMBA之类管理培训在中国红火走过的十几年,它切合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迫切需要向西方学习管理经验的心理与现实。虽然现在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始终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经济全球化在给企业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一些难题。国学重“道”,侧重提升道德和管理智慧;西方管理重“术”,侧重于管理技能与经验。光有“道”会陷于空谈,光有“术”会陷于琐碎,“道”“术”的结合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充电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管理者即使在学了MBA或EMBA之后,依然会再参加“国学班”,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也希望在企业建立一种和谐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后发力量,是奉西方企业为师、以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为教科书的。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公司治理中存在一些理由,国内商界在反思西方公司治理不足的同时,也力图求助于传统文化,尝试从东方传统智慧中求解现代企业管理之道,中国式管理、国学与管理的关系再度成为管理学者和企业家们思索的命题。
所谓的国学管理,其实是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对西方管理策略的补充。西方管理策略制度严密,负责的是科学的那一部分,而中国国学讲究人情,则负担着管理中艺术的那一部分,即如何让管理更顺畅地进行,更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现代企业文化》:您能举出一些受益于国学管理思想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吗?
谭小芳:据我所知,当前在中国,推崇国学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张瑞敏曾称自己有三位老师,老子、孙子以及孔子;皇明集团的掌舵者黄鸣在网上开了3个博客和2个专栏,在全国各地的媒体面前亮相,四处宣讲传播孔子和《论语》;汇通汇利董事长胡小林在企业中落实推广《弟子规》,按照《弟子规》来管理经营企业;方太厨具的创始人之一茅忠群对各派思想兼收并蓄,并将其形成一系列制度。国内企业界的“国学热”像是擦亮了一颗蒙尘多年的明珠,但是如何借助这颗明珠的光亮为企业管理锦上添花,如何避开认识以及应用上的误区,则是值得思考的理由。
很多企业高管在接触到国学管理后非常感慨,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在听了国学关于“无极”“归零”的思想后,深有感触地说:“实际上我是从‘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企业家)。再从‘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就是‘归零。”之后,牛根生捐出他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用于奖励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想象,在企业家这样的心胸之下,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将受到多大的激发,而企业的发展则必定有着无限的未来。在这个作用上,牛根生的“归零”是自愿的“失”,他由此得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责任,实现了不战而胜,无为而治。
《现代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有意愿报名参加时下火爆的“总裁国学班”。您对这些企业家有什么好的倡议吗?
谭小芳:“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国学对现代人的作用,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转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时下,企业的培训中,国学大行其道,但我倡议企业还是先有鉴别力再参加学国学培训。否则,以农业社会的思想来管理现代工业企业。那么我们企业也可能重蹈“北洋舰队”的覆辙的。不过,就现实而言,我相信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了。多年来的国学管理培训经历告诉我,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很庞大,但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在想什么,在困惑什么,这应该是培训学院、专家讲师要想到的事。比如,对于学习“国学”的积极作用,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很认同。我就了解到一些企业家学员表示,企业家充电是很好的,但关键还是要务实,接受企业存活“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是比较实用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20255.html上一论文:探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细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