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大中亚”文化马赛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98 浏览:56308
论文导读: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炳灵寺石窟、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和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这一片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相连接的土地恰又是汉文化和藏文化的边缘区,应该不是偶合。接着我们又去了敦煌。敦煌在河西走廊之西,位处沙漠与高山之间。这里在汉代以前是汉文化的外延区,也是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分界线
“大中亚”的地域广阔,历史久远,民族众多,语言纷繁、宗教各殊,所以很难掌握它的文化全貌。然而,不了解它的文化脉络,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目前状况。本文从作者自身经历出发,尝试用“大中亚”地区的东北部(贝加尔湖)、东南部(河西走廊)、西北部(阿斯塔纳)、西部(咸海)、西南部(拉合尔)和中部(塔吉克斯坦)这五小块地方,以“马赛克”(mosaic)的形式镶嵌出“大中亚”的文化轮廓。苏武牧羊北海边
小时候常唱一首歌:“苏武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
2012年夏天,我从蒙古的乌兰巴托坐了15小时的长途汽车,到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这是一座既有俄罗斯正教教堂又有藏传佛教寺庙的迷人城市,居民约40万,65% 是俄罗斯人。布里亚特人总数约50万,大半住在乌兰乌德之东的小镇和乡下。
当然去了苏武牧羊的北海——贝加尔湖,全世界最深、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在历史博物馆任职的业余导游带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小男孩与我一起游贝加尔湖。导游的妻子是药剂师,两个人都可以说是俄罗斯化了的布里亚特人;他们彼此以俄语交谈,但也能说布里亚特语,两人都来自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但是仍保存某些萨满教的习俗。十年前这对夫妇在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劝导下,领洗成为南方浸信会的基督教徒。贝加尔湖畔的历史
贝加尔湖之东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蒙古在未兴盛之前游牧过的地方,对这些民族起到“大中亚”的文化马赛克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过孕育作用,也对世界史发生过重要作用。既然这些民族以及其他几个后来的民族或国家,对“大中亚”的发展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对某些历史大事做一个简述。
公元前3世纪匈奴崛起,前2世纪后被汉帝国遏制。公元1世纪汉朝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开始兴旺。4世纪,鲜卑崛起,统治华北,推行佛教,并主动汉化。6世纪,突厥脱离柔然而兴起于蒙古高原,继而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南下阴山,被唐降服,西突厥越过帕米尔山脉,继续西进。
8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力量进入波斯人世界,直抵锡尔河与帕米尔高原;8世纪中,唐退出西域;吐蕃乘势进入河西走廊及塔里木盆地。10世纪,突厥人开始伊斯兰化,并先后建立几个政权,在统治地区实行突厥化和伊斯兰化。13世纪初,蒙古崛起;40年间三次西征;14世纪,统治伊斯兰地区的蒙古人伊斯兰化;统治突厥地区者则自我突厥化;但蒙古上层维持政治力量长达500余年。16世纪初,欧洲人经海路到达亚洲,丝绸之路衰落。17世纪至18世纪,俄罗斯征服伏尔加河地区的鞑靼人及西伯利亚草原的哈萨克人;清朝制约蒙古高原、内蒙古与天山南北路。19世纪-20世纪,俄罗斯统治“大中亚”的大部分。20世纪末,苏联解体,大中亚进入新形势。
13世纪,有一批信奉伊斯兰教,说乌古斯突厥语的部落从撒马尔罕地区向东迁移。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定居在离黄河源头不远的青海东部,据说因为这里的水味甘美,和他们在中亚家乡的水相似。自10世纪,这一带就是汉族和藏族混居之地,元朝时又有许多穆斯林士兵被安置到此地。今天,住在甘肃临夏附近,说东乡语(近似于蒙古语)的穆斯林称为东乡族,说保安蒙古方言也信仰伊斯兰的称为保安族。而这一批说乌古斯突厥语方言的则称为撒拉族,目前约有12万人。撒拉族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目前多数人的汉语比撒拉语流利。从甘南与河西走廊看“大中亚”
1987年夏天,我从美国到兰州开会。会后主办方组织与会者参观了刘家峡水库的(起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炳灵寺石窟、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和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这一片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相连接的土地恰又是汉文化和藏文化的边缘区,应该不是偶合。
接着我们又去了敦煌。敦煌在河西走廊之西,位处沙漠与高山之间。这里在汉代以前是汉文化的外延区,也是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分界线。唐代吐蕃兴盛后,敦煌成为汉文明、西域文明和吐蕃文明的交汇处。
2009年,我乘汽车分五日穿越整个河西走廊,并在敦煌停留三日。这次旅行使我真正领悟到“大中亚”的作用。它不只是地理概念,也不限于国际政治,而更加是整体文化发展的概念。蒙古、内蒙古、宁夏、河西走廊、甘南、青海东部在文化上和经济上确实是“大中亚”的有机组成部分。代数之父与科学家
2007年我和妻子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希瓦(Khiva)古城——以前花剌子模(Khorezm)的首都。城里除了有16世纪所建的保存完整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个不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念,本地最有名的人的塑像。
“Algorithm”(计算程序)是计算机所不可缺少的。这个字是被称为“代数之父”的波斯数学家花剌子密(Al-Khorezmi,783-840)的转音,我们见到的塑像就是以出生地名为人所称道的他。他成名后迁往巴格达,用阿拉伯文发表数学和天文学专著,把印度的十进制数学介绍到阿拉伯世界。他的著作于12世纪被译为拉丁文,欧洲人因而学到当时最先进的数学和天文学。
花剌子模位处锡尔河下游的突厥游牧者与阿姆河下游的波斯农耕者之间,11世纪中叶开始强大,国君是奴隶兵出身的突厥裔军人, 12世纪初成为统治全部波斯人世界的帝国。1218年因为侮辱蒙古使节令成吉思汗震怒,决定暂停攻打西夏而发兵西征;1221年,花剌子模被蒙古军所灭。花剌子模国君死后,他的长子转战各地,企图重建故国,但1231年被蒙古军歼灭。早期的花剌子模今天是乌兹别克斯坦属下的卡拉卡尔帕克(Karakalpak)自治共和国;大部分居民说一种有别于乌兹别克语,而与哈萨克斯坦语、吉尔吉斯语更接近的卡拉卡尔帕克突厥语。
2007年秋天在乌兹别克各地旅游,我就雇用了一位在中学教英语的卡拉卡尔帕克人担任司机兼导游,和他朝夕共处八天。他的语言能力让我印象深刻。他和我们夫妻说英语,和生人说乌兹别克语,和旅行社经理说俄语,跟自己家人通电话则说一种卡拉卡尔帕克语和乌兹别克语的杂混语。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ywhlw/lw13008.html上一论文:研讨中德文化中动物吉祥寓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