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历史上中国文化断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2 浏览:8507
论文导读:
img src="www.7ctime.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207779235590.jpg" alt="试论历史上中国文化的断裂" />摘 要:中国文化是由无数个子文化所组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有一些子文化由于各种理由消失,也不断会有新的子文化补充进来,而那些消失的子文化就是一种文化断裂。以巨石文化等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断裂的一些文化。
关键词:历史上;中国文化;断裂
1002-2589(2013)32-0226-04
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具体来讲,中国文化是由无数个子文化所组成。这里要明确两点:第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有一些子文化由于各种理由而消失,但也不断会有新的子文化补充进来,而那些消失的子文化就是一种文化断裂;第二,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文化延续几千年的重要因素是有汉字为纽带,以此形成所谓的主流文化——华夏文化。除此之外,其他子文化之间并无大小、主次之分,很难断言某种消失的子文化就一定是无足轻重、没有价值的。
历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历史的秘密。为什么需要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去解谜,因为今天我们所能了解的历史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许多失传的文化和技艺远在现代人的知识之外。人类自从旧石器时代“走出山洞后,发生的巨大转变都是在文化上,而不是生理上。”并且,“不同于饱受删改的文字历史,考古学能够揭露我们已经遗忘或选择遗忘的行为。”(隆纳·莱特)但大多数研究者对文化或事物的起源关注较多(例如普利斯的《事物的起源》等),而对文化和事物的衰落消亡却用力不足,或语焉不详。“读书须先识字”(陈寅恪),文字的重要性对文化来讲怎么说也不为过。但仅从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字看,就有巴蜀图语、突厥文、西夏文、■文、■卢文、粟特文、吐火罗文、回鹘文、契丹文、东巴文、满文等等。还有一些学者甚至极力否认中国文化有过断裂,这些人要么是出于无知,要么是为了强调和粉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且大一统的光环而采取掩耳盗铃式的虚伪。过去对文化的研究,多从文化的交汇融合和文化的传承延续去探讨,却很少有人从文化断裂的角度去分析,似乎融合传承便值得歌颂赞扬,断裂分割就必须回避甚至否认。岂不知,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既然有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传承,那么,也必定有文化的断裂和失传,这才符合事物的逻辑性。现在各地都在积极申报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由何在?说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地无声无息地消失、消亡,或“濒临灭绝、几近失传”,不然的话何须抢救,这不正是一种文化断裂。
文化的断裂有横向断裂和纵向断裂。横向断裂,考古发现证明,自远古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多文明、多文化中心。除了中原文化之外,还有楚文化、百越文化、巴蜀文化、藏羌文化、匈奴文化、东胡文化、突厥文化、西域文化……可谓星光灿烂。历史上民族的大融合同时也是文化的大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时期。而这种融合从民族来讲也可以说是同化,从文化来讲就是汉化(或胡化)。虽然说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双向的,但毋庸讳言,各个少数民族文化被汉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身文化消亡、断裂的过程。“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但宋代中国,除了中原的汉文化之外,实际上还分别有辽、金、西夏、吐蕃、南诏等割据政权及其文化,但元、明以后,辽、金、西夏、南诏等文化就已销声匿迹。
彩陶文化。4000至7000年前黄河流域有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彩陶文化,发展到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其彩陶纹饰之绚烂让现代人也叹为观止。史前人类费尽心机绘制大量彩陶的目的是什么,现代人已经无法解读。在生产力低下,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彩陶的制作者是纯粹为艺术而创造出大量的彩陶,合理解释只能是图案繁杂的各种彩绘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寓意,是后人无法辨识的图语。仓颉造字不是一天就造出来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字,而比仓颉更早的彩陶纹饰及其刻画符号正是象形文字的萌芽。现代的中国文化中依然有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菊象征高洁,百合象征圆满和美,葵花象征忠诚等等图语符号。几千年前彩陶上的水波纹、菱形纹、蛙纹等也一定蕴含着不同的寓意。中国的许多考古发掘报告只是机械地按照地层学、类型学去对出土器物进行划分,去分型分式,以《青海柳湾》报告为例,每座墓葬中的随葬陶器仅限于简单的分型分式的描述,研究者是基本上无法利用其发掘材料。以基本的常识来判断,男人墓葬与女人墓葬的彩陶纹饰应有不同,成人与未成人的彩陶纹饰应有不同,地位高低者的彩陶纹饰应有不同,等等。科学严谨的发掘报告,应该是完整地将每座墓葬主人的性别、年龄分析判定出,将每座墓葬所有陶器的纹饰一一标识出。如此,对彩陶图语符号的辨识分析才能有个基本的切入点。几十年过去,专家们对少得历史上中国文化的断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可怜的陶器上刻画符号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去猜测分析,而大量丰富的彩陶图语却成为死物躺在文物库房里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何为六合之外。华夏之外的非我族类应该是六合之外,而春秋时期华夏族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现在的中原一带;《山海经》之类的巫术鬼神异物应该也在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就是不评论,不置可否。因此,即便是“信而好古”的孔子也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被尊为孔圣人,为何却“敬鬼神而远之”,回避不语史前文明、史前文化?因为对孔子而言,有夏商之际和商周之际的文化断裂,夏商历史多为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故孔子也不敢妄言周礼之外以及三代以上。这也是孔子的明智之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由于儒家文化在中国二千年的历史中占统治地位,而孔子又极为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故后代通过孔子只知周礼,而对周以前的夏商文化则语焉不详。
殷商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是甲骨文,二是青铜文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但《说文解字》的文字溯源仅至金文,并未涉及甲骨文,理由就在于武王灭商,二百七十多论文导读:
年的殷商都城被废毁,作为殷人文化精髓的甲骨文也随之被掩埋在殷墟之下。虽然西周甲骨也曾经在各地多个地点出土,但数量却远远少于殷商甲骨,毕竟西周的文字遗物是以金文为主。过去有周承商制之说,但这很可能是西周统治者对殷商遗民及其附属的安抚之语,王国维就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变革最剧是在殷周之际。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为金石学,是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以及古代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未溯及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涉及夏商的资料很少,孔子也感慨“文献不足征也”,以至20世纪初的“疑古派”认为夏商只是神话而非信史。而五四运动前,初到北大做教授的胡适在讲授中国哲学史时,也毅然“截断众流”,摒弃上古史中的五帝、夏、商“一半神话,一半正史”的记载,直接从西周行将覆灭的周宣王讲起。这些都源自于夏商周之际的文化大断裂,使得后人无法窥见商代及其更早的历史。从王懿荣对甲骨文的偶然发现,到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唐兰等学者的释读考证,商代曾经断裂的历史文化才得以缀合起来,以逐渐清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夏代的历史文化迄今还没有这种偶然发现的幸运,尽管也有大量的被认为是夏代的文化遗址被不断发掘,甚至更早的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舞阳贾湖遗址也出土了甲骨契刻符号(发掘者认为是世界上迄今最早的文字),但没有被释读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以及有限的考古发现,夏代及其更早的中国历史只能是残断不完整的。虽然我们笼统地宣称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但被国际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有确切纪年的中国历史目前仅能够追溯到公元前1250年前后殷商晚期的武丁时期,这主要还是依赖殷墟甲骨文所提供的证据。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辛亥革命以来,先有白话运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1949年以后又全盘学习照搬苏联,思想改造,到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彻底革文化的命,其结果是只有革命,没有文化。破四旧,砸烂封资修,儒释道乃至各种民间宗教习俗等所有传统文化都被扫荡一空。浩劫过后,悠久的民间文化、民风民俗基本上被斩草除根。过去在民间广泛祭拜的土地神、山神、河神、海神、树神、社神、城隍、妈祖、祖先崇拜乃至世代传承维持了乡村秩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现在除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财神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杳无踪影,在传统文化方面真正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断裂。现在回过头来,只有勉为其难地去抢救发掘劫后残存的文化遗产。而所谓的文化遗产大多只能是存于文化遗产公园中和学者书斋里的文化化石了,至少在汉族地区已经很难见到传统作用的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之类的民间文化了。从文化史的角度讲,大量消亡的文化不正是意味着文化断裂吗?过去人们做事总还会有所忌惮、避讳,有族规家法等禁忌;有所谓人在做,天在看;白天不做亏心事,夜晚不怕鬼敲门。现如今不敬天地祖先,也不信鬼神,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道德信仰沦丧到肆无忌惮,这不正是文化断裂带来的恶果吗?倘若人们还相信万物有灵,相信树神、土地神等,大跃进也不至于将森林树木都砍伐殆尽了。现代的中国人最缺乏的是信仰,这正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断裂后人们痛定思痛的醒悟。
被断裂的中国文化以上仅举数例,无疑是挂一漏万。其他消失的文化如吴越文化、西域文化、东胡文化、匈奴文化、鲜卑文化、草原文化、西夏文化、象雄文化、古格文化等,举不胜举,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说文化是动态的,如同人的血液一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历史上中国文化的断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但民族文化乃一个民族能够繁衍生息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而文化底蕴的厚重同样需要长期的积淀传承。从中国文化的断裂看人类文化发展史,恰如熊瞎子掰苞谷一样,走一路丢一路。谁也无法说清楚,被遗弃断裂的文化中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哪些又是弥足珍贵而却无法挽回的瑰宝。阴错阳差,时运使然。时至今日,西方的消费文化更是席卷全球,迅速地吞噬着世界各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是福是祸,已渐露端倪。
参考文献:
[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常璩、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4.
[3]隆纳·莱特.进步简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4]王宇信,徐义华.商周甲骨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5]汤惠生,张文华.青海岩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鲜明.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J].四川文物,1995,(5).
[7]鲜明.再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J].四川文物,1998,(4).
[8]鲜明.古代巴蜀地区的巨石文化[J].巴蜀史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