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试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翻译不对等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734 浏览:35473
论文导读:
摘 要:中西文化的差异使译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很多时候源语言和目标语不能完全对等。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最后指出怎样使异入语文化在目标语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汉翻译 不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口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习语只有应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作用。”

一、英汉翻译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Juri 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源于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汉语中“败走麦城”是指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语词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寓意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风俗习惯同样影响习语。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系统。如汉民族在思想深处尤其是政治观念上有崇左惧右的心理,日常生活中眼皮跳人们常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而英民族则有“尚右忌左”的习俗,清晨起床要右脚下地才是一天吉利的兆头,所以有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一起床就心绪不佳)这样的习语,类似Right-Handman(得力助手)等这样的表达。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多信仰基督教,因此基督教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很穷,就有As Pooras The Church Mouse,再如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幻想破灭,生命结束),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
由此可见,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习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明显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但由于文化差异受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的不对等

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定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王佐良先生也说:“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花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因此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在翻译中要克服这些差异和障碍,做到以文化为原文的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所以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
所谓的不对等,即指译入语中没有与译出语直接对应的语词,这种不对等有程度上的差别:有时为完全不对等,有时为部分不对等,因此造成翻译实践中的困难程度也不等,这里我们就从上文提及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神话等方面来分析一下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在英汉翻译中的引起的不对等的情况:
1.源语言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目标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少见或常常被忽视。例如:“拜年(Pay New Yearcall)”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特指在中国农历新年时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访,交流感情。中国人注重社会以及人际之间的交流,过年时拜年也是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而西方人相对独立,也没有过年时拜年的习惯,因此没有特定对应的词存在。又如Pizza是西方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有点像中国的馅饼,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是缺少邀一。概念的,自然是没有对应的词来翻译,而翻译成馅饼显然是不恰当。
2.源语言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指代,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由于相对保守的民族特性和数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浓厚,几乎所有的亲戚关系都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名称,但在英语里却没有,因为英美人的家庭观念淡薄,并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像汉语中的“妯娌”和“连襟”,就不能直译成英语,只能译成Women Who Are Mar Tied To Brothers以及Men Who Are Married To Sisters,但这并不是对等的翻译,只能算是解释,因汉语词典也是这么解释妯娌和连襟的。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妯娌是“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连襟是指“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Women Who Aremarried To Brothers以及Men Who Are Married To Sisters这两句只能说与“妯娌”和“连襟”的汉语定义基本对等,而不能说是这两个词本身的对等翻译。
3.源语言和译人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作用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上海生产的“三”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翻译成Three C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这也是数字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再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论文导读:的历史、信仰、哲学与文化传统,文化差异的存在乃是必定。而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对翻译常会造成限制,导致翻译中的不对等性。要传递文化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使文化信息、思想感情对等,就要不停地学习了解他国文化,在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原则下,必须在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努力让
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
由上可见,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历史、信仰、哲学与文化传统,文化差异的存在乃是必定。而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对翻译常会造成限制,导致翻译中的不对等性。要传递文化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使文化信息、思想感情对等,就要不停地学习了解他国文化,在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下,必须在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努力让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做出适当的调整与转变,最终使不同的文化能得以交融,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