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音乐与文学对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30 浏览:142475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以莫扎特和张爱玲的试听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两位人物的个性和艺术表现特征,尝试挖掘音乐与文学的内涵和相互弥补之处。
关键词:人物天性;音乐的力量;和谐合一
1007-0125(2014)12-0065-01
初次读张爱玲是在求学的时候,胡兰成笔下的爱玲,竟是更鲜活神奇,似人在眼前跳动一般,让人很是欣喜,甚感怀自己不仅仅只是爱音乐,才不至于错失了人世间更多的美好。读罢下笔也受书中口吻感染,竟然少了些跋扈,多了些娟秀。
爱玲确是极易受好坏影响的人,因为极敏感,也极易凭想象身临其境。因此也许会导致情绪易变,念头跳跃,让人无法琢磨,实际上本质的东西却是丝毫未曾转变过。
我觉得爱玲的个性像极了黛玉,对人难用真诚,总是聪明当先,凡事总是看得分外真切,显得才情刺目的锐利。对人没有同理心,更不会温厚。这些是让我觉得有碍和难过的。或许是过高的天赋和不谙世事成就其性格,可是同是独赋异禀的2位妙人儿最后都落得孤零零惨死的结局,真让人喟叹命运的残忍。也见得,太过好的才情必须温厚的个性来包裹,不然反累其受害。可是越是这样的人,个性越是复杂,岂是一两个面可以说清楚的呢?那些象画画一样的文字,甚至比凝固的画面还更有活气,被沁染的时候只能感叹:真是美啊!
从胡兰成笔下写出的女子甚是传神,尤其是写爱玲,让人感觉生活中的爱玲言行举止连清饰都未曾有,一股子自然的天真,又似不食人间烟火,极平凡不起眼的事物也能被她找出花儿来。却又面对日常俗事也是自然的亲近,连没有隔阂,亦让人诧异的欢喜。
这样的日子竟然也是自己喜欢的。看到巧合处,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喜欢爱玲。
沉浸在书的海洋,亦必是欢喜的。
可是读罢爱玲的文章不免会有遗憾,为其个性导致人生的不够圆满,为其脆弱而局促于自我,却又坚强地面对孤独和人情冷漠……难道才情竟不能用厚德来包裹吗?直到我再次遇到莫扎特,这位西方音乐历史中最天才的音乐家,静静地仔细聆听他,这样的遗憾在这位同样命运多舛却天赋异秉的音乐家身上不复存在,让人甚感欣慰和向往。
聆听音乐需要极其清净的环境和内心,亦需专注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与作者的灵魂相接,随着音乐展开愉悦的想象和心灵的共鸣。莫扎特竟是那样亲切可人,原来西方规整的节奏中也会有类似东方的自由的板眼的处理。正如傅雷所说:“莫扎特的音乐从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和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他从不借用音乐来反抗,而只是用它来表现他的忍耐和天使般的温柔。”对比莫扎特痛苦的人生经历,他的音乐竟是那样安详,似乎他的安详和超然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能不被莫扎特迷住,想必越是深入地咀嚼越会着迷的。但是似乎能理解他,会和他有一种微妙的共鸣,那些细小的形态各异的音符真会一下子将我带到了那个时空。有的时候人与人的理解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自己都很难全面地了解自己。我心中的莫扎特,就是那样,从始至终对人既无恨亦无亏欠,亦有勇气承担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因此一直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而且原本就是有异于常规的心性,也成就了不一样的音乐的敏锐和想象。
莫扎特的音乐,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不被世事所磨砺的初发的喜悦,可以让人安详而乐怡,没有苦难和隐忍,顺于世常,谐于万物,这与东方音乐的“天人合一”思想同理。
若爱玲早一日与莫扎特的音乐知交,或许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遗憾。
感谢莫扎特,他让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管现实是多么不堪一击,是多么丑陋无比,我们依然要去热爱。若音乐可以抚慰他人的心灵,重建信心和美好,那将是它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http:///a/gaozhong/47/21338.html
作者简介:
邓 玲(1980-),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硕士学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jwxslw/lw48200.html上一论文:简述中古文学突变的文学权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