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肖邦《c小调夜曲》(Op.49 No.1)艺术特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57 浏览:21562
论文导读:
【摘要】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中浪漫乐派前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夜曲”这一创作体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以《c小调夜曲》为例,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期能对肖邦夜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有所理解。
【关键词】肖邦 c小调夜曲 曲式分析 艺术特色
夜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octurnus”意为“夜的”,一般指19世纪以后一种浪漫气质的钢琴曲,有着充满抒情性和幻想性的性格特征以及优美宽广、婉转如歌的主题旋律。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内容多情善感、形式简单朴素。
肖邦的夜曲正是采用了菲尔德的这种夜曲形式,并加以发展,经过和声的扩充及旋律线的修饰,成为了一种浪漫主义音乐小品的理想形式。肖邦在他的夜曲中尽情表达着内心丰富的情感,极大的提高了夜曲的音乐表现力。在其一生创作的21首夜曲中,《c小调夜曲》(Op.48 No.1)以其优美的旋律、完美的织体、深刻的悲剧性而独树一帜。
一:作品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作品的整体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图如下表所示:
复三部曲式
一级曲式结构 首部 三声中部 再现部 尾声
二级曲式结构 A B A1 C D D1 A2 B1 A3
曲式结构 a a1 b c a2 d d1 e d2 e d3 a3 a4 b1 c1 a5
小节数 4 4 4 4 8 4 4 4 4 4 4 4 4 4 4 10 3
调性布局 c-bE-g-bD-cC c-bE-g-bD-c c
乐曲首部A段为4+4的方整型转调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曲调优美抒情。B段为对比型中段,也是由两个4+4的方整型转调平行乐句构成,在主调的拿波里调bD大调上展开,左手的伴奏织体继续沿用A段。再现的A1乐段整个由一个扩充的乐句构成,这一乐句的后半部分将乐曲推向了第一个,之后从小字2组的C音开始装饰性地回绕下行,收束于完满终止。
三声中部一开始便与首部产生了鲜明对比:调性转入同主音大调C大调,速度标示为Poco piu lento(更慢地),节奏变为持续型的平稳进行,织体变为连续的柱式和旋。这一切都使得之前波澜渐起的音乐情绪立即平稳了下来。
再现部为动力再现,它延续了中部激烈的织体形态,尽管隐伏的主题旋律在高声部再现,和声在低声部也保持原样,可中间填充声部密集的三连音音型,以及速度标示Doppio movimento(双倍于原速)使得紧张度持续增长。
结尾的3小节以再现部结束的主音曲折上行落于高两个八的主音C上,似意犹未尽又戛然而止,一拍的空拍后,用PP力度上的三个主和弦终止了整首乐曲。
二:作品艺术特色浅析
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中浪漫乐派前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感情和形象的表现,追求个性化,强调作曲家本人的感情在音乐作品中的充分表达。肖邦的《c小调夜曲》作于1841年,这一时期是肖邦创作生涯的成熟阶段,下面我们就从旋律、伴奏、和声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旋律:⑴旋律富于圣咏性、朗诵性。肖邦是公认的旋律优美又富有歌唱性的作曲家,这首作品的旋律富有宣叙性、朗诵性。与此同时,作曲家充分发挥钢琴的表现力,左手的和弦伴奏与主旋律形成多线条、多层次的交织,有力地衬托出主导乐思的鲜明形象。低音声部深沉的八度进行和中声部凝重但疏散的和声节奏,更有力地承托出旋律的朗诵性质,使它像一首优美抒情而又神圣庄严的咏叹调。⑵旋律的声乐性和器乐性的融合。《c小调夜曲》开始的的旋律朴实、庄严,但很快器乐化的装饰性音调便自然地流露了出来(10-11小节),后逐渐发展为含有丰富的装饰性变音的典型的器乐化华彩音型(20-22小节)。以及中部及再现部在歌唱性旋律框架中加入器乐化变奏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伴奏织体:这首作品织体比较有特点的一点是伴奏声部的旋律线条与高声部的旋律线条形成了复调的因素,伴奏声部在恰好地衬托主题形象和性格的同时又存在着独立的旋律进行,在乐曲开始处遍显现出来:上声部是宁静肃穆的歌唱性旋律,低声部的八度进行低沉浑厚,具有独特的音乐形象。这两种旋律仿佛二重唱一般交织进行。
(三)和声特色:《c小调夜曲》从整体的和声架构来看基本上建立在古典的功能和声逻辑之上,但从细微的和声进行中采用了半音化和远关系调等手法,具有浪漫主义音乐所特有的和声特征。乐曲首部的中段一开始便直接进入主调的拿波里调性,这里的和声进行也可以看成是由主调的拿波里六和弦扩展而成,即Ⅴ2/bⅡ-bⅡ6-Ⅴ65/bⅡ-bⅡ的进行(第9-10小节),紧接着,乐曲又进行到了c小调的属和弦(第11小节);再现部结束时(71-72小节),K64-Ⅴ之后,和声意外地进入Ⅴ2/bⅡ-bⅡ6的进行,以此取代了传统的阻碍终止。以上两处的拿波里和声的使用,使得乐曲进行虽然转入了没有任何调性基础的半音关系领域,但其效果却是一个富有新的音乐色彩的整体,不给人以离开主调的感觉。这样的半音化和声发展手法也是浪漫乐派作曲家的特点之一。
三:结语
从对《c小调夜曲》的音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作曲家在音乐的体裁形式、发展手法等方面都是沿用业已定型的曲式结构和发展手法,但是在作品的旋律、织体、调性布局、和声进行等方面仍体现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鲜明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肖邦在创作中完美的将作曲技法与思想情感相结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

一、创作出具有深刻的艺术感召力的不朽佳作。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次2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李小诺.肖邦《c小调夜曲》(Op.48 No.1)[J].音乐探索.2004.2
[6]钟芳.肖邦《c小调夜曲》的悲剧性因素及其演奏要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ylslw/lw47891.html上一论文:谈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