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论灵活选择国际贸易政策重要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33 浏览:20883
论文导读:
【摘要】 凡是影响、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和条件都会成为影响、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因素和条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际条件,其国际贸易政策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正确且灵活地选择国际贸易政策。
【关键词】 选择 国际贸易政策 重要性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按性质划分,通常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Free Trade Policy)就是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或限制,任其自由的输出和输入以及参与国际市场自由竞争,即采取“不干预”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表现为降低关税、进出口应税商品/服务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的减少或取消/禁止。但没有所谓完全作用上的自由竞争,所谓绝对作用上的自由贸易。纯粹的自由贸易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自由贸易,只不过是一种理论分析状态的自由贸易。所谓完全的“不干预政策”;所谓完全放任自流的进出口;所谓不加任何限制的进出口贸易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可以说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地区),甚至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方都会通过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措施来干预本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哪怕是高喊自由贸易、极力鼓吹自由贸易的国家(地区),也会通过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措施、不同的策略干预本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这一点在后危机时代表现得特别明显,特别活跃。

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onist Policy)是指采取各种策略、手段干预进出口贸易,限制进口和某些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以保护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以保护本国(地区)的市场及生产不受或少受外国(地区)商品及服务的竞争,同时鼓励出口,提高本国(地区)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即实行“奖出限入”的国际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保护本国(地区)市场免受或少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使本国(地区)的商品和服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从历史发展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中交互出现的两种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基础是经济,是经济实力及经济状况,通常情况下,在国际经济实力、国际经济竞争力中处于强势的国家(地区)多主张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特别是施压于其他国家(地区)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在国际经济实力、国际经济竞争力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多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在迫于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也会出台自由贸易政策。在特殊情况下,强势国家(地区)也会选择贸易保护政策。如为了摆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萧条,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算起英国抛弃了主张近百年的自由贸易政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一方面缔结英帝国特惠制,另一方面英议会于1932年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等自己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进口商品都开征进口关税。此法案的出台,意味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走到历史尽头。美国则通过霍利—斯穆特(Smoot-Haley)《关税法》(Tariff Act)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由33%提高到53.2%,为了摆脱金融风暴,美国抛出“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欧盟随后也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二、灵活选择国际贸易政策的作用

1、保护贸易政策及措施是时代的产物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5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叶是西方国家进入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及保护贸易政策正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物。资本原始积累视金银为财富,视金银为货币资本,故推行“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奖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是出口退税、出口津贴、减免出口关税、鼓励制成品出口、限制原料或半成品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手段是禁止本国能生产的消费品进口、禁止奢侈品进口、对原料以外的商品进口课证重税。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是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财富(金银),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是只出口不进口,或是虽有进口,但一定要使出口大于进口,即一定要保证国际贸易顺差。对进口采取或禁止、或严格限制、或高额的进口关税。
(2)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的保护贸易政策理论正是自由竞争时期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相对英国的大机器工业而言,德国工业及经济处于落后状态,必须采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国际贸易政策,其国际贸易政策手段是提高进口关税,即通过征收高额关税使本国幼稚工业免受进口商品的“扼杀”。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是“滑动关税”政策,即本国的关税随本国商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当外国商品进入威胁到本国制造业的生产时,或者说当本国制造商受到外国商品不公平竞争威胁时,就立即提高关税。李斯特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手段是关税措施。无独有偶,这一时期的美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措施也是关税措施。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世界贸易额下降了70%,几千万人失业,国际贸易因此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实质是避开进口外国工业品冲击本国落后的制造业,避开进口外国工业品冲击本国有潜力的制造业,他由重商主义的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措施改为对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即由数量限制的贸易政策措施改为关税贸易政策措施。
(3)超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重演重商主义贸易顺差思想,迎合了垄断资本的利益。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将国际贸易与国内就业状况联系起来,如果是国际贸易顺差,就可以增加国内的投资,扩大国内的论文导读:转向以解决社会理由为主。于是,凯恩斯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即将以简单的关税措施为主调整为以复杂的非关税措施为主,使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贸易政策的转折点,他将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性转变到国际贸易政策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政治性,使国际贸易政策手段由经济手段
就业机会,反之,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因此,凯恩斯主张干预对外贸易,而干预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再是以关税措施为主,而是转为以非关税措施为主,关税措施为辅,这就是凯恩斯的所谓超保护主义和超保护贸易政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以实现国际贸易收支顺差为目的,但凯恩斯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不再是为了金银财富,不再是为了保护本国弱小的幼稚工业,而是要扩大国内投资,增加国内就业机会,由解决经济理由为主转向以解决社会理由为主。于是,凯恩斯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即将以简单的关税措施为主调整为以复杂的非关税措施为主,使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贸易政策的转折点,他将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性转变到国际贸易政策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政治性,使国际贸易政策手段由经济手段转变到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外交手段等同时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