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基石:汉语全球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47 浏览:108869
论文导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Going Global)”,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四大基本国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历史性新高度。
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传播竞争力的根基是什么呢?国际传播研究的一种答案是——语言是文化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图苏(D.K.Thussu)指出,“在近两个世纪以来,英语已成为全球商业与传播的通用语(lingua franca)”。“英语全球化(Global English)”不仅给全世界现有的6700种语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将民族语言边缘化。印度文学院(Sahitya Akademi, National Academy of Letters)担忧,“英语,或者说美国英语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全球传播的工具,如果不是主宰(if not command)……印度民族语言的丧钟已经敲响”。可见,语言文字的国际地位与覆盖是文化可持续传播的根基。对此,美、英、法、德等文化传播强国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不仅验证了语言文字国际化的战略作用,也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对于西方非英语发达国家而言,维护本国语的国际份额也是其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以提出“文化大国”战略的法国为例,法国推出了保护法语纯洁性和推广法语的文化振兴体系。其中,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caise)是一个较为有代表性的例子。它分布在133个国家,每年接收超过50万学员。再以创办于1951年的德国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为例,它在144个国家建立了78个分支机构,其中还包括以色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非英语国家启动了推广本国语国际传播项目,例如1991年成立的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总体上,除了借鉴英美国家的英语全球化策略外,这部分国家在语言文化对外传播方面的主要策略有以下两个。首先,将本民族语言的国际传播上升到反对文化霸权,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人文主义高度。例如,歌德学院申明,传播德语的目的在于“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视文化多样性为财富并能相互理解的世界中”。法国坚持对英语在全球传播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进行猛烈抨击,并致力于与英语全球化进行抗争,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通过《世界文化多元性公约》,对此法国功不可没。其次,从界定本国语言文化魅力的角度,谋求国际传播着力点。以法国为例,它以法国先哲们对法语文化的解读为依据,为法语贴上“精英语言”的文化标签。1928年,法国作家保罗·莫朗(Paul Morand)在《巴黎到廷巴克图》中这样解释法语,认为“不久,世界上的人们会讲两到三门语言……在家庭中或表达感情时使用母语,在跨国交流中使用英语,而希望拥有清晰思想的社会精英们将学习法语”。同样地,歌德学院在成立时,德国的解释是学德语就是学习深刻自省的德国文化。
诚然,我国也非常重视汉语的传承与传播。以教育领域为例,根据汉办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但是,本研究利用CNKI等数据库,分析自2004年我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创办至2014年有关孔子学院的著述却发现主要选题为三类,依次为:教学研究、管理研究和孔子学院与中国形象提升研究。有关汉语全球化研究的论文数为零,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也是空白。针对这一目前状况,我国需要加大对汉语全球化的研究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大规模开展自主研发的汉语认知海外实证。汉语对外传播面对很多困难,有些不单纯由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所造成,而是带有文化遏制的成分,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关于外国人学汉语的状况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并及时发布结果,消除对汉语的一些误解。例如:美国国务院外务局(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of the State Department))将汉语划入第,即:最难级别语言。这意味着学汉语所需时间是法语、西班牙语等第一级难度语言的四倍。然而,实证分析的结论却与美国的分级相左。根据我国对波士顿分校(U Mass Boston)和布莱恩特大学(Bryant University)的两家孔子学院,参与“星谈(Star Talk)”暑期汉语培训的学生的访谈,发现在此之前“60%的学生认为汉语非常难学。经过两周学习后,只有8%的学生认为汉语很难学”。
第二,扶持符合国际传播特点的创新性科研项目。例如:本研究在调研时发现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齐越教授主持研制了“汉字历时演化展示系统”,主要研究以汉字历时演化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形象地展示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到简化字的演变过程,为汉字的文化教育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技术手段和方式。
对此,哈佛商学院中国研究专家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的最大价值在于“借助汉语演进历程反映中国文化创造,这个设计反映了学汉语即是学中国文化的创新思路”。
第三,定义汉语文化作用(cultural meaning)。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国将法语宣传为“学法语就是学文化”的经验。汉语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也是被成就者。它独立发生,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创造,因此学汉语不仅是为了获取与中国有关的知识,更可以从一个独特视角,体会文明的魅力,保护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的样貌。如何针对这个命题,凝练出汉语的文化特色值得重视。
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愿景是惠及中国,造福世界。这种反对“强国必霸”思维的治国理念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智慧贡献。因此,需要向世界讲述好、解释好“中国梦”。因此,关于如何夯实中国梦对外传播的基础值得高度重视。
现在,汉语越来越受到各国民众的喜爱。这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奠定了基础。如何发挥优势,推动汉语全球化,为中国走出去服务,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服务,中国政府、业界和学界需要继续努力。
(本论文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资助成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jxwsylw/lw44566.html上一论文:试谈新媒体与廊坊市城市品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