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大众文化视域中怀旧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72 浏览:117811
论文导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怀旧与大众文化是相生相长的关系,“怀旧”现象的出现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大众文化领域也是“怀旧”得以引发现代人们的情感共鸣并不断发生延续的温床。本文试从“怀旧”出发,分析大众文化建构下的照片式怀旧、影像式怀旧、流行音乐式怀旧三种现代怀旧的图景,并试图从中梳理出现代怀旧表达的视觉化及消费性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怀旧图景;怀旧的视觉化;消费式怀旧

一、大众文化:怀旧的温床

古时,怀旧就成为文人骚客文学创作的母题,彼时的“怀旧”更多地是一种思乡、忆往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直到现代社会,现代性的启蒙作用和工具理性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现代个体心理活动及日常生活结构也发生重大转变,“怀旧”现象蔓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现代人对此现象也逐渐重视并加以分析总结,“怀旧”上升到理论层面。怀旧伴随着现代性的语境而来,有着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最初,它被用于医学上来形容一种抑郁病症;进入现代以后,它成为浪漫主义运动所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开始指向个体意识及社会文化层面。怀旧研究的领域也随之拓宽,从病理学,发展到后来的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哲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
“大众文化”最初是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受到“精英”的批判,被看作下层社会的语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大众传媒的出现,大众文化也随之有了新的解释,日常生活开始进入文化分析和审美范畴,“经济逐步转向生产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复合体。它们既代表了以大众消费为中心的新的文化产业、文化工业的生产,又是现代社会创造的新的生活方式”。[1]
在一定程度上说,大众文化的这些特点催生助长了大众的怀旧情绪。现代性所带来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断裂”,使得现代人产生对于生活各种制度及价值体系的疑惑和不确定之感,怀旧因此成为一种“现代性的症候”。现代性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现代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奏的紧张,现代人在信息多元、混杂的时代容易产生焦虑不安之感,这时,“怀旧”似乎成为缓解在这种“断裂感”中存活的不安和困惑的良药。在现代社会中,集体的困境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困境,“集体性的怀旧心理是现代性的后果和产物,人们借助于对已然消逝的文化的记忆和想象来平衡紧张的现代生活,其实恰恰反映了现代性的多元效应与现代人的两难处境。” [2]大众文化的通俗性特征,使得“怀旧”这一主题不再仅仅以笔墨之类的理性方式出现于特定的社会阶层,而是通过歌曲、影视剧、广告、家居风格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大众文化视域中的怀旧现象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和商业化特征,促使其敏于捕捉社会中一切有消费潜能和娱乐价值的资源,包括我们的存活状态、人际关系以及内心渴求,从而使得情感与成为商品符号。怀旧实是个体乃至群体性的内心需求,大众文化自然也是抓住了这一文化“消费资源”,对其加以包装改造,再加上大众文化本身固有的易于传播的特点,“怀旧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总体上来说,怀旧与大众文化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大众文化已成为社会整体文化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怀旧”现象的出现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大众文化也是“怀旧”得以引发现代人们的情感共鸣并不断发生延续的温床。

二、大众文化建构的怀旧图景

大众文化孕育出的怀旧,以各种形式出现、通过多种途径席卷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有关旧时风俗、建筑、生活场景、人物等的“老照片”,以“怀旧”为主题的“年代戏”,旧式家居风格,时装上的“复古”风潮等等,这种种现象无一不流露出对已然逝去的时光的回顾及某种程度的向往,怀旧已不再局限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而成为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事件,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

1.照片出版物式怀旧

20世纪90年代,大批旧时照片得以“问世”。1992年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影集《旧京大观》,江苏美术出版社也于1993年出版《老房子》系列,开启了通过老照片观照历史、表达怀旧之情的新方式看,但后来皆因种种理由未能引起外界的关注。真正掀起“老照片”热潮的,还要归功于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系列读物。《老照片》采取图文相间的方式,将从民间家庭征集到的照片及照片背后的文字故事加以整理,本着“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存活与发展”的主旨,向百姓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故事。《老照片》对“老”照片的时间限定为距当下(1996年)20年以前,时值1976年或更早,彼时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皆出现重大转变,旧的景物、旧的习俗、旧的生活方式以及旧有的观念都经历着加速消亡和转变的命运。经年之后,这些照片被搜集整理,照片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也再次浮现于今人面前,自此,又多了一种视角观看历史。同时,虽然时代不同,但都经历了或正经历着时代的巨变和转型,潜藏的“怀旧”意识在“老照片”中找到寄托和共鸣。既有历史记忆,又有图文并茂方式的《老照片》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老照片”热。1996年底,《老照片》第一辑出版,第二年销售量即达30万册,1999年《老照片》的出版这一事件还被评为“新中国出版50年推动出版业的50件大事之一”。随后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诸如《百年老照片》、《老城市》、《乡土中国》等刊物,到了1998年,这股热潮更是发展迅猛,《知青老照片》、《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北大老照片》等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大众输送老照片。除了出版社外,不少报纸、杂志也专门开辟版面,解读沉淀在一幅幅黑白照片上的沧桑岁月,由此很多被湮没于历史洪荒中的老照片得以亮相于众,现代人又多了一种保存记忆的方式,同时也使得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被“观看”。大众文化视域中的怀旧现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whlw/lw40171.html上一论文: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