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西安城市公众形象塑造文化定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22 浏览:119821
论文导读:
【摘 要】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着眼于西安自身的文化历史积淀,从弘扬陕西冷娃精神、传承秦风秦俗和保护古建文物等三个方面入手,挖掘陕西文化元素,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西安城市公众形象。
【关键词】 西安;公众形象 ;塑造;文化定位
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日益消解着地域文化的原生性,同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刺激下所动员和形塑的物欲化世界也挑战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性。西安,这个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昭示于世的古老城市,如何既在全球化过程中不被同化,又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不被市场化,是目前构建大西安,塑造西安城市公众形象必须要解决的理由。
无论是应对全球化,亦或是参与市场经济,西安,不能舍近求远,舍本求末,而要深挖城市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弘扬冷娃精神、传承秦风秦俗、积极保护古建文化等方面,形塑一个独一无二的既现代又传统,既繁荣又典雅的西安形象。

一、弘扬冷娃精神

基于地域、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学历、兴趣等等,人们常把人类划分为不同的群属。而每一个群属的称谓不单单是一个称谓,还有这一称谓背后复杂的或褒或贬或崇拜或鄙视或羡慕或嫉妒或恨或自豪或自卑等等的内涵。
地域上的人群划分是最为常见的分类法。“北京人”、“上海人”、“四川人”、“江苏人”,在我们的话语中,每一种称谓都有公众赋予的特殊含义。提及“陕西人”,对于外地人来说,最典型的就是如吴宓总结的以生、冷、蹭、倔为特质的陕西“冷娃”形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百里秦川的沃野、十三个王朝的厚重,形成了关中特殊的地望。这里的文脉滋润,养育了无数的帝王将相、王公大臣、文人墨客;这里的山水哺育了一代代朴实的陕西人。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自古生活在这里的三秦儿女在历史的沧海桑田、朝代的兴衰沉浮中,形成了这种虽带有调侃味儿,但更具有赞美之意的“冷娃”精神。陕西冷娃从狭义上专指青年小伙,从广义上可泛指陕西人,本文泛指陕西人。
陕西冷娃的生、冷、蹭、倔有三层含义:一指面冷。老陕西人,无论男女老幼,与人初次接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外表冷峻,不苟言笑。这种冷脸,从表象看,有点不热情,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这种冷脸,实际上是陕西人内敛、沉稳的表现;二指办事直。陕西人办事不善于察言观色,不屑于奉承巴结、委屈迎合,不善于以退为进,而是直来直去,虽不免让人下不了台阶,容易得罪人,但这种直,实际是陕西人刚直不阿精神的写照;三是为人认死理。如上所言,陕西人多面冷,内敛,不善言辞,因此,情感不易外露,遇事亦较为大气,不太计较,能忍则忍,然一旦这种忍让超越了公理的范畴,陕西人的倔劲一旦上来,其性必如火山爆发,处事大多一根筋,有一种拼命三郎的蛮劲。
一般称一个人为冷娃,褒义多于贬义。大多数情况下,有惊叹、欣赏、赞许的含义。是故,陕西人的冷,陕西人的直,陕西人的认死理,共同塑造了陕西人外冷内热、讲义气、耿直、执着的精神品质,在历史上出现了如尸谏道光皇帝的王鼎、兵谏的杨虎城等先贤。张艺谋塑造的打官司的秋菊是对陕西人冷娃精神的最好诠释。正如陈忠实所总结的:历数历史上陕西乡贤,可以发现,明主忠臣贤子廉吏义士多,认贼作父、卖主求荣的汉奸小人少。推而广之,可以说,秦人直,这个直是正直;秦人义,这个义是正义;秦人有气势,这个气势是浩然之正气。这块土地滋养壮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西安作为陕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我们要塑造西安的城市公众形象,我们首要的义不容辞的任务就是要弘扬陕西人的这种冷娃的精神,以西安为中心,向全社会传递人性的正能量。

二、传承秦风秦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受自然气候、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理由的影响,三秦父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其中以关中八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有凳子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为代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有的已渐次进入历史记忆,比如帕帕头上戴、姑娘不对外。但有些,依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依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风俗,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这些风俗既有浓厚的历史感,又有显明的时代感,既使三秦儿女以这些风俗为傲,也使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并认同陕西的风俗习惯。
面条和秦腔,可以说是陕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最主要粮食,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陕西大部分地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传统的农作物主要是冬小麦,以前在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下,很少种蔬菜,养植业也不发达,所以陕西人的食材以面粉为主,饮食以面食为主,尤以面条为主要特色。因食材简单,为了提升饭桌质量,陕西人就在面条的做法上下功夫,衍生出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烹调策略和面食品种。陕西著名的面条就有一百多种,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腰带,即为其中之一。关中地区盛产高品质小麦,用关中的面粉做的面条光滑劲道,很受民众喜欢。遗憾的是,在“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节中国面条文化节”评选的“中国十大面条西安城市公众形象塑造的文化定位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中,有上百种吃法的陕西面条竟然榜上无名。这种结果尽管令人诧异,很不科学,但陕西面条落选,也给我们一个信号,就是以面条为主食,有上百种吃法的陕西面条,在市场的推广方面可能力度不够。这个推广不仅仅包括宣传、包装,还包括对吃法做法的改善等等方面。
同样,作为八大怪之一的秦腔,以其高亢、悲凉的唱腔闻名于世。但说实话,陕西的年青人,喜欢秦腔的人并不多。究其理由,一是跟文化快餐化背景下戏曲本身的尴尬处境有关,二是跟秦腔本身那种悲凉的反映生活苦难的调子和题材有关,三是跟秦腔的那种压住唱词的过重的音乐有关。这三个方面,使得现在的年青人,不爱听秦腔也听不懂秦腔。连本地城市年青人都不喜欢秦腔,更不用说外地人了。但陕西人、西安人不能没有秦腔,秦腔一声吼,吼出的是陕西人最真实的存活状态;秦腔一声吼,是对历史的呐喊,是情感的宣泄,是自我的倾诉,所以我们必须传承秦论文导读:
腔。为了传承,为了让更多的年青人喜欢秦腔,也为了让陕西的这张名片更响亮,秦腔和陕西的面条一样,都面对着一个现代化的理由,无论是从配乐上、题材上,都得进行改造。
除了面条和秦腔外,陕西还有很多的地方婚嫁迎娶、丧葬迎生、逢年过节、人情往来、民居建筑等方面的习俗,这些也同样存在着摒除其落伍的成份,改造并传承合理的部分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在实现大西安的宏伟目标、构建国际性大都会的战略时,才不至于使西安失却了自身特色,才能使西安免于和其它城市同质化,也才能使古老的西安充满新的活力。

三、保护古建文物

陕西作为千年帝都所在地,太有历史文化沉淀感。走在陕西、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会有穿越历史的感觉。这个城市地下埋皇帝地上长寺庙,这个城市凝聚了皇家气势与民间悠闲的双重性格,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都有历史的印记。
但是,城市化的急剧扩张,人口的急剧膨胀,经济利益的疯狂肆虐,全球化的锐不可当等等,每一个城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都在急急忙忙建造一个个全国连锁甚至全球连锁的大型卖场、建造一座座功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修筑一条条宽阔无比的大马路、争相建造亚洲乃至世界第一高楼、第一广场、第一喷泉等等,在加上房地产业的疯狂圈地运动,使得每个城市在物质形态上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千城百市同一面孔。城市的这种发展路径是相当危险的,诸如此类的城市建设,已逐渐使城市失去地域概念、特色、活力而趋于呆板的抄袭。已经或正在对西安的传统城市建筑、穿越千年的帝王将相陵寝、隐藏于繁华都市或乡野林间的寺庙观院、散落在民间的民居古木构成巨大的威胁。
所以,西安,这个古老的历史名城,要当得起古老的历史名城的称谓,在实现国际化大都会的发展战略中,在物质存在形态上必须好好保护古建文物。我们完整的城池、城墙内外的一塔一寺、幸存下来的古老民宅、残留地上的历史遗存、静静躺在地下的先祖及他们时代的历史等等,我们要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来欣赏、保护。
总之,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每个城市和地区都创立了自己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大力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融汇升华,并注入到城市形象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鲜明特色,为城市形象创造性塑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作者简介】
杨彩娟,女,陕西岐山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