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治疗中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987 浏览:60797
论文导读: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作用。策略:将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干预组组辅助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 半年后分别复查两组患者的胃溃疡治愈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复查胃镜发现,对照组治愈患者34例,有12例患者胃溃疡复发,有1例患者出现了幽门梗阻,有1例患者胃溃疡复发和幽门梗阻同时出现,有2例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自认为恢复,拒绝胃镜检查,治愈率68%。干预组治愈42例,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无并发症出现,治愈率84%。干预组治疗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治疗胃溃疡穿孔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胃溃疡穿孔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疾病,中年最为常见。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胃、十二指肠粘膜有防御系统,可以抵抗胃酸的侵蚀,当某些因素损害防御机制的时候,才会发生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证实是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因素,还有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以及胃酸胃蛋白酶的因素。但目前发现长期精神紧张、过劳能引起溃疡发作或加重[1]。本研究选取消化内科诊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部100个病例均选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胃溃疡穿孔的诊断。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人:男28例,女22例,年龄26岁-58岁,平均(35±5.68)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7岁-56岁,平均(33±5.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伴发疾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溃疡穿孔的诊断标准。

1.2.1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建全;合并精神类疾病者;合并严重的腹膜炎。

1.3 护理策略

对照组和干预组接受手术治疗和用药,用药包括保护胃黏膜、抗酸、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术后护理,干预组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有一名专职护士负责,主要对患者进行胃溃疡知识讲座,指导患者用药和保养。心理护理体现在,在患者入院时就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在术后,告知患者胃溃疡的发生和心理的因素密切相关,嘱咐其依旧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患者出院后,在头一个月,每周对患者随访,不能来医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之后每两周随访一次,直到出院三个月改为一个月随访一次。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全部进行胃镜复查。
3 结论
胃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胃溃疡穿孔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无论哪种策略,均是从阻止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入手。一旦诊断明确,及早手术是最佳的处理策略。手术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等,并积极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制约胃溃疡的发病因素和生活指导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治疗胃溃疡穿孔较为有效的策略[2]。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胃溃疡的发生和心理因素的关系很密切[3]。各种应激、心理创伤均可促使胃溃疡病发生或复发, 并且溃疡疾病本身也可因为情绪因素加重。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引起情绪反应,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变化。另外,如果胃溃疡患者本身伴有情绪障碍,又继续影响胃肠道功能。在治疗胃溃疡时,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本身的加重是一个方面,不良的情绪和对胃溃疡不正确的认识又造成了患者在治疗上不积极,不遵医嘱,导致本研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拒绝复查胃镜。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用药也是造成胃溃疡的理由。针对以上情况,患者的健康指导。让其消除不良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干预组的患者全部回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治愈率高,和健康指导的作用分不开。
综上所述, 针对每位患者的习惯与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是提高胃溃疡治穿孔治愈率的关键。在临床中,除了手术和用药治疗胃溃疡穿孔,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十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明杰,张海波.胃溃疡穿孔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
[2]孔祥红,艾江,宋彬彬.心理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
[3]成端辉.胃溃疡穿孔的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nkhllw/lw32770.html上一论文:浅谈本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常见理由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