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案例教学在一般院校管理类课程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69 浏览:21740
论文导读:
摘要:案例教学是管理类学科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但在一般本科院校由于案例来源以及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导致其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大大降低。针对目前理由,文章从一般本科管理类课程一线教师角度出发,从案例来源拓展、课程设计、考核办法改革、师资培养、案例资源知识管理等角度提出策略,提升案例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案例教学;校企合作;知识管理
1674-9324(2014)30-0083-02

一、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中的作用

(一)管理类课程的特殊性

管理类学科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独立深思决策能力的训练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课程,课程知识是对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活动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产生来源决定了其始终是与市场及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应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应变能力是其应用中最大的特点。因此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理论生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案例教学在管理类学科中被视为能培养学生深思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一种优秀的教学策略。

(二)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所选择案例通常是对实际企业商业管理中决策过程的记录,其中还包括市场机会、企业背景、面对理由、备选方案、决策中的不同意见等相关信息,目的是通过实际事件的过程再现来引导学生深思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所选案例是市场中典型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事例,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完成案例分析仅凭案例所提供的有限信息是完全不够的,例如哈佛大学教授在布置案例分析作业时,除案例资料外至少会指定3~5本书籍作为参考资料,在完成案例作业前必须熟读相关资料,这样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不得不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扩展知识面、查找相关信息以便更好了解企业,为做出合理决策做好充分准备。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通常所采用的案例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管理事件,决策的正确性和市场效果已经显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决策效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决策者在根据过去某个时点市场要素进行决策时,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对优势和缺陷以及决策结果目前状况分析,可以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突破理论学习形成的管理思维定式。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案例教学在一般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能力。为了模拟实际的管理环境,案例分析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完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通过小组成员对每个观点的陈述和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小组成员在分析过程中除了完成个人负责部分外还要和其他小组成员及时沟通,保证案例分析中理论使用和观点的一致性,这对成员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案例分析来源于实践且要与所学单元知识相呼应,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对应该应用何种理论解决理由通常不会存在分歧,但会发现处理实际理由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理论学习时复杂,凭借单一的理论应用根本不能解决理由,这会让他们学会考虑从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考虑理由,综合企业环境提出最优解决方案,而不是“纸上谈兵”。

二、一般本科院校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虽然被管理类学科广泛应用,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但是由于一般本科院校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所以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来源较窄,不能和课程内容很好结合。重点院校师资水平较高,企业合作科研项目、从事管理工作的校友群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例如,哈佛大学每年新编写案例大约350个,每个案例每年要更新案例内容的30%左右,其每个案例的编写费用大1万~1.5万美元。而作为企业也以被编入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库为荣,企业愿意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料,这使其案例资源更加丰富。但一般本科院校案例来源较少,也没有固定的大量经费投入到案例资源收集工作中,往往都是采用已出版的案例书籍作为案例来源,往往书籍资料落后,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与教学内容对应性不高,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理论基础差,参与度不强。一般本科院校生源相较于重点院校素质较差,且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对拓展学习内容、阅读相关书籍的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在分组情况下进行时部分同学参与性不高,经常只有个别和少数学生完成作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案例的选择外,教师的引导也起到很大作用。由于师资水平的限制,加上教师接触企业机会较少,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基本上依据固定的思维方式,导致案例的拓展性和学生的创新性不能较好的发挥。

三、解决策略和措施

一般本科院校相对于重点院校更注重的实践技能,由于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企业存在理由的判别力、扩展学生针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的目的。
1.加强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方面,鼓励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前的认知实习阶段开始前,一定要系统地讲授学生在企业实习应该关注的理由以及与课程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有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展开。在教师培养方面,鼓励教师去企业脱产培训或,有了实际的管理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理由,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为日后教学案例库的建立积累丰富的资料。
2.加强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加重实验课程教学比例。在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更强。通过实验课在教学中比例的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企业认知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更多的实验课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3.推动案例资源的知识管理。管理学科中各门课程的理论交叉性较强,而且相互联系要更紧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都使用自己的案例,在分析过程论文导读:号ZC12349)、防灾科技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课程建设及题库建设项目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薇伶(1981—),女,吉林白山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上一页12
中也主要根据本门课程所讲授的理论展开分析,导致了学生对所学课程不能融会贯通。一般本科院校在资源来源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科案例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建立数据共享的案例知识库,在教师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估计不同课程教师使用相同案例针对不同理论角度出发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即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兴趣又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又不会因为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过多的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可以在案例资源库中开辟校友通道,欢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校友为案例库提供丰富的资源。
4.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尽量避开“搭便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期末成绩评定办法和案例分析小组考核制度,制约每组成员人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不但要依据案例分析结果的质量,也要考虑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个人工作量、阅读量、沟通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多方面因素。同时,在案例分析中要给予同学充分的展示机会,并且对其成果做出中肯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强化其参与意识。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号ZC12349)、防灾科技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课程建设及题库建设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薇伶(1981—),女,吉林白山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