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基于合作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刍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02 浏览:109144
论文导读:
[内容提要]软实力对外是国际政治博弈的手段,对内是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建构的目标。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载体,是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与保证。当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并存,软实力建设面对喜忧参半局面。提升合作的内涵与深度,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门径。
[关键词]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合作;统战应对;研究

一、软实力的中国语境解读

(一)软实力由来及其中国化。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是个舶来品,但一经中国本土化后,就有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对外,软实力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载体,是国际政治博弈的手段,是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对内,以核心价值观为统摄,团结、凝聚、动员、引导各党各派各种社会力量和全体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共建和谐社会,共铸美好未来。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初衷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一竞长短,称霸世界,而是内省,对自己的战略路径进行反思;不是进行地区乃至全球性扩张,而是希望自我充实,从而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准确地说,中国“拿来”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是为了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我国的国家凝聚力和国际亲和力。它超越了霸权概念,目的是为了减少误解、消除冲突;它超越了“权势”(Softpower有时被译为“软权力”)的概念,具有“内生性、内省性和内驱性”的特点。[2]这样考察以后,中国国家软实力便主要体现为文化感染、价值认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思维、舆论引导、战略策略、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国民形象等影响力、吸引力和说服力。[3]这种软实力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内凝聚和创造,对外吸引和感染。简称为“内凝外吸”。[4]
(二)文化软实力中的“政治文化”内涵。国内学者关于软实力的核心理由,曾有文化力与政治力之争。有学者认为,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根据是政治实力是操作性实力,而文化实力是资源性实力。[5]认为真正深入人心的是政治观念,如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因为这些才能真正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治决定着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因此,软实力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执政党)来实现,无论是民族精神培育、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还是政治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统合,都离不开政治文化建设。[6]
其实,文化和政治作为学科是独立并行的,但是作为软实力内涵的文化力和政治力是相互交织、界限模糊的。在物理学上,“力”是作用的一种抽象,是物质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力量,因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文化的实质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存活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它作用于人所产生的效应——精神力、道德力等就是文化力的具体表现。关于“政治力”,有学者认为它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对外政策、领袖意志的号召力、影响力等”。这样就产生一些逻辑理由——尽管这些“理论”、“制度”、“原则”前面冠以政治的定语,难道这与制定者的价值理念无关?应当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无论流行文化、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制度,都是受特定的价值观念支配的,其背后都有着浑厚的文化根源,这就是软实力的内在基础。政治实力一定在文化背景下运转,在文化价值观指导下运作。把政治实力从文化根源中拔出,与文化相剥离,只能剩下政治架构的空壳。[7]
可以说文化力和政治力是互相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内”与“外”的形态,即前者是内核,后者是前者的外化表现。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之所以重视文化理由,如出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盛行“价值观外交”等,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对于政治的引领作用。又如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亦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协和万邦”、“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念的结果。
由此就不难厘清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文化”的内涵。软实力所涉及的“文化”,只是广义的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涉及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的全部。它是反映在当代中国人思想和行为中的文化,是传统文化流淌至今表现出来的文化。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也包括已经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西方文化,如科技、教育、学术等等,其中不少内容也因此带有中国特点,它还包括中国成立之后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共和国建立之后的文化。我们所指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指当代中国人所坚持和认同的价值观,譬如和平、和谐、改革、开放、、法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等。本文所讨论的软实力,即源于这一认识并基于合作的“政治文化”特质部分。

二、合作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外显、外化和外在表达。中国的政治制度其基本框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合作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政治制度,可以想见,它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必居于核心地位,自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向标。
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建构一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长远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世界的主流,也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主旋;就是要建构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党际关系和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更加包容的更加卓越和优秀的合作制度;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全民富裕、国家富强为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的宏伟目标不动摇的理念,从而,使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qzwhlw/lw26578.html上一论文:分析文化自觉与“世纪难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