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例谈“瓦伦达效应”在学生心理指导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14 浏览:23411
论文导读: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自己的理想分数,究其理由,心理素质不佳是主要理由,把分数和名次看得太重,导致考试失利。教师要教会学生换一种方式来考虑理由,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山重水尽疑无路”

初三教学节奏快,学业压力大,很多学生都会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吴晓(化名)也不例外,他是班级里相当优秀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可就是在最近初三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和初三下学期的一模考试中,成绩明显不如前,特别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数学,一模考试得了114分,全班最高分是127分。他终于按捺不住找到我,一脸委屈和焦虑:“老师,我这次一模考试数学又没考好,但是我觉得我平时挺好的。”看得出他很自责,又很无奈。为了进一步了解理由,我问道:“你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觉得很委屈?”“是的,我有很多不该丢的分,有些计算我是可以做对的,我怎么这么粗心呢?”
从他的谈话中,我听到了他给自己贴上了“我是粗心的人”的消极标签,这变成了他对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我接着问:“那你考试的时候认真对待这些做错的题了吗?”“认真了,我知道自己比较粗心,所以我在考试的过程中反复提醒自己要细心。”“当你提醒自己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有点紧张,会联想到以前在计算上犯的错误,心里没底,反复地计算,生怕自己算错。”从吴晓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数学考试上,他其实不粗心,恰恰是太过细心。
我接着问:“你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错吗?”“当然不会。”“为什么呢?”他若有所悟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对现在的知识不够熟练?”
我继续问:“你平时数学怎么样?”“我总觉得我平时比考试好,一到考试,我就会犯一些弱智的错误。”“弱智的错误?”“嗯,每次把卷子发下来,我就立马知道错在哪里。”看得出他对这些事情很纠结。我继续发表我的看法:“假如一个选择题有四个选项,你选了A,但是那是错的,你就立马知道是选B。我想在做题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确实知道是选B,另外一种是A、B两个选项本身就是易混项,排除了一个,自然就是另外一个。”他停顿了一下,说:“好像有时候是的,大概是我对知识点还不够清楚。”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针对吴晓的理由,我向他解释什么是“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她知道这一次一定会出事,因为她的丈夫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上把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而造成的失败现象叫做“瓦伦达效应”。
另外,心理学中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指出,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经过半个小时的对话交流,吴晓明白了“瓦伦达效应”,下定决心要走出他的“瓦伦达效应”,并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平时多下工夫,对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反复温习、练习,提高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二是在心理上与“粗心”一词告别,避开因反复出现而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考试时能和平时做的一样棒;三是关注过程,不要总想着拿高分、夺得好名次,而要着力于把每天的事情做好。
在班级里不难发现会有两三名学生,因为自我要求高,反而适得其反,我们要指导他们做到放平心态,认真对待努力的过程,就可以顺利地走出“瓦伦达效应”。
(责任编辑罗艳)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xlxlw/lw21056.html上一论文:谈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