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把责任教育贯穿于德育始终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81 浏览:123437
论文导读:生要多一点尊重和理解。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体贴学生,以真心对待学生,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才作为已任。(二)师者“爱”字当头,要牢固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善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负责任的教育不止是传授知识,更是发展能力。德育的本意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摘要:作为高中的班主任,他们所面对的是高中生阶段的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既常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又已具有相应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评判能力。只有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贯穿责任感教育才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班级;责任;教育
全面发展,德育为首。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的处首要地位。作为高中班主任,则是班级——高中学校基本组成单位的德育工作的领军人物。如果班主任注意把责任感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则会增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理由需要责任教育加以解决

责任感是一种情感体验。从德育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自我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高度的责任感是实现人生责任的精神支柱。人生责任感不但是个人存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感情纽带。责任具有时代性、客观性、层次性、规定性、强制性、自律性、实践性等特征。把责任感教育贯穿于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始终,有助于解决因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等因素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的困挠,从而增强高中班级德工作的实效性。
(一)班级工作中的极端思想需要责任感教育予以化解。良好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片面强调所谓的“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地位捧到“至高无上”的神坛,学生在教师“权威”面前必须绝对服从;二是片面强调所谓的“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奉为“太上皇”,放弃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放任自由。这两种做法,要么会导致师生的严重隔阂;要么会导致教师权威的丧失,从而使班级有效管理难于推行,使班德育工作出现“真空”。如果把责任感教育贯穿于班级德育工作的始终,科学确定师生的角色地位,以师生的角色地位作为师生互动效果的评价标准,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回归本位,就可以克服这两极端思想。
(二)教师只重言传,不重身教的流弊需要责任感教育予以解决。学生具有“向师性”心理,教师的言行、思想、品德是学校的标杆和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因把高中当成“已经成熟了的小大人”,认为高中生已形成了成熟的道德评判标准,对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已大提高了,从而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言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忽略了自己对学生言传不重身教的作用,大大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大大削弱了德育实效。
(三)教师缺乏爱心,需要以责任感加以矫正。在班级德育实践中,教师把学生当成是“加工品”,以机械的僵硬的行为对待学生,日常工作中常出现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现象,这种行为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久之必将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注意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在班级德育实践中只停留于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拘泥于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层次化的客观事实,这种德育工作毫无针对性,一是使后进生少了进步的更多机会,二是使先进生少了拔尖的机会,三是给了中等生更多的“平庸”的机会。

二、把责任教育贯穿于班级德育始终增强高中班主任工作实效

责任是自然和社会对人类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的人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去承担责任,才能做到既向个人负责,又会社会负责,向家庭负责,向集体负责,向他人负责,向自然环境负责。把责任感教育贯穿于班级德育始终,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成效。
(一)明确师生角色地位,界定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构建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说到底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心理交流活动,界定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成心理的默契、交流。为此,教师要把“爱生”作为教师的第一责任和义务及工作成败的评判标准:一是对于学生要多一点尊重和理解。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体贴学生,以真心对待学生,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才作为已任。
(二)师者“爱”字当头,要牢固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善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负责任的教育不止是传授知识,更是发展能力。德育的本意是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学生才是德育工作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在德育实践中,学生知识的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为此,在班级德育实践中,班主任要注意站在“学生道德成长、完善引路人的高度”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1.注意活动育人,以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或者有作用的主题班会为载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2.注重“榜样”育人,增强榜样的育人效果。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模范”,要注意通过自身良好的榜样形象影响学生,同时要善于培养优秀学生,让学生身边“可触可及”的榜样带动学生进步,收集社会上优秀名人品德事迹,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指路明灯。3.建立科学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把责任感教育贯穿其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品德能力,实现知行合

一、使真正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德育角色作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引人向善”是教师的天职之一,为此,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后进生,在开展后进生德育工作时,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其人格,努力挖掘其闪光点,鼓动其进步;对优等生不能溺爱,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慎防其缺点;对中等生要引导,关于发现他们潜在的优点,鼓励他们向优等生的行列跃进。
参考文献:
[1] 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 孙长龙;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3] 徐莉萍;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深思[J];学周刊;2011年25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zdylw/lw20556.html上一论文:试议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