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存在理由与应策略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75 浏览:97881
论文导读: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思品课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有限,针对如何上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作用,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理由;策略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策略,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推动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理由,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一、小学思品课主要理由: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理由。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理由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
这些理由,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理由,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理由,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理由,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理由进行深思与策略。
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探索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在小学思品课课堂教学中,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二、小学思品课教学策略:

要转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目前状况就要转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再加上这次国培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教学策略 。
1、明理导行策略。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不过本次培训专家专题讲座中,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过程性评价。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理由--讨论”深思。这种教学深思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深思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资源开发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深思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乐于深思、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通过培训实践,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给了我新的洗礼和体验,尽管要成功的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崇尚这样的课程资源改革——教学生活化才是真正的教育!
总之,通过培训后实践,我懂得了,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理解它,钻研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就能将这些理由迎刃而解,使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在学生中产生教育的最大效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shxlw/lw20288.html上一论文:谈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反映的美国1920年代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