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从性善论出发对社会保障微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1 浏览:10173
论文导读:性善的观念,但在传统的对人性善的追求过程中,对社会保障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社会保障缺失法制性、统一性等。基于此,我国应从实际出发,以公平正义、人道主义为价值导向建立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会提供保障。【关键词】性善论;公平正义;人道主义;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方面的相似性,都对人性充满了信心,坚持人性善的观念,但在传统的对人性善的追求过程中,对社会保障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使社会保障缺失法制性、统一性等。基于此,我国应从实际出发,以公平正义、人道主义为价值导向建立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会提供保障。
【关键词】性善论;公平正义;人道主义;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信心与尊重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也促使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中之一就是二者对人性充满了信心,对抽象“人”充满了尊重。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道观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论述思想主要来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而费尔巴哈哲学又是对18世纪欧洲唯物主义的继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观念。马克思主义人道观念的源泉主要是唯物主义人道观,从英国开始,其人性论是力求揭露人的真实本性、完整理性的人性论,是一种以冷静的态度来审视人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 [1]这实际是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思想的继承,马克思创立自己新的理论则是引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要通过对劳动的异化分析,把现实的社会关系引入到研究人的本质理由上,使“人”成为了具体的历史的抽象,把人的理解具体化。“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人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2]依据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策略,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至此,马克思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人进而提出消灭阶级存在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意味着人的真正解放即人性的回归。

2、中国儒家文化关于人道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人的生命充满敬重,对人性充满了信心。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鬼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但到了周代,人的地位开始提升。《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鬼神的怀疑:“季路问事鬼神。子曰:‘从性善论出发对社会保障的微思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很多观点都表明了其思想带有理性主义的特点,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善的逻辑思维,“我欲仁,斯仁至矣”, [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5]是孟子直接提出的人性善,他认为人最根本的的东西是“不忍人之心”,分为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证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的四种本性源泉,人性是其慈善本性且这种善也是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认为人只要无限地将自己的善性扩充,最终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表现出他对人的高度信心。荀子则是相反地提出人性恶的观点,但他认为“人”不是以个体而存在而是群,揭示出人的本质是群。
儒家文化中通过“仁”“仁政”等理念将人性观念具体化。“仁”要“行”,就与他人及社会发生了关系,最终形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仁政”主要分为“贵民”和“王道”,而基础是贵民即统治者要尊重人民的生命,维护人民的权利。儒家关注人、尊重人的人道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同样都对人性充满了信任,这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实现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追求人性善,对社会保障认识的影响。

从上述人性善理论的论述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道观念有很多相似点,都推崇人性善,追求人性的完满,但相应的在其追求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封建社会的状态

人只要“心存善,养其性”,努力修身养性,“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如“为富不仁”,如果富人不去帮助弱势群体,则因有悖于社会而受到舆论的谴责。相反地,如果是政府做了一些有关保障社会民生的事则是善事。在封建社会条件下政府实质上并没有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在许多朝代,相应地设立了一些具有社会保障成分的机构,如“居养院”、“悲田院”“养济院”等,规模很小。在很大程度上封建统治者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维护其传统宗法制度下的“忠孝礼义”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意在体现统治者体恤民情、善意之举即人性善的体现。既使人民对其感恩载德,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追求人性的善,看似美好,却给社会保障带来了负面影响。

2、现代社会的状态

中国的传统认知,人性善,在封建政府那里体现出来的施恩并没有推动现代社会作用上的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反而导致社会保障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现如今,在许多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人们仍旧认为享受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种善意之举,没有意识到享受社会保障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为那些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公民在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方面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社会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公平与正义、人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价值理念

维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要素,而维系我国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为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而使存活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 [7]。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它能更好地维护人权、稳定社会,同时有利于激发人性中的善,是社会公平与正义、人道主义的重要表现。第一,从公平正义角度出发。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中指出:论文导读:的一种世界观。它肯定人的基本价值、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维护人的权利、要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深入人心,作为价值追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则是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或社会对其成员人权的尊重与社会价值的肯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国家以此为价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到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的”,社会正义实现的重要表现则是维护弱者的利益。2010年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说:“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而让人人都“更有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人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不公平现象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财富的增长,另一反面则表现为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保障就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的一种转移即从高收入者转移到低收入者,从健康者转移到疾病者和残疾者等,这一转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社会公平。” [8]现代社会保障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机制,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认识与定位,国家通过立法,出台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碎片化向统一化形成。从人性角度讲,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性善的表现,体现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第二,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人道主义学说中人的高贵和尊严是其核心价值,提倡关怀人、爱从性善论出发对社会保障的微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护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世界观。它肯定人的基本价值、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维护人的权利、要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深入人心,作为价值追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社会则是要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或社会对其成员人权的尊重与社会价值的肯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国家以此为价值理念制定策略作为安定社会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下,国家更加关注民生,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7.
[2] 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
[3] 马恩选集[M].第2版第1卷第60页.
[4] 论语·述而[Z].
[5] 论语·颜渊[Z].
[6] 论语·雍也[Z].
[7] 童星.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
[8] 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