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多模态话语课堂中英语文化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97 浏览:19753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分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目前状况,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在大学文化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在重视文化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转换角色,利用多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组织教学,转变过去口语模态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培养学生多模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多模态话语 角色转换

1.理论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符号学流派的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者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把对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重心转变为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的交际手段的研究。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是人们不再单纯地从语言的角度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把目光放在影响话语作用的非语言因素,像伴语言特征,如音响度、声调、语调、音速等;身体特征,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动作、移动等;非身体特征,如PPT、网络、实验室及周围环境因素等。在这种情况下,交际不再是利用一种感官进行,而是用两种或多种感官同时进行,以这种交际方式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在多模态话语研究中,人们发现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后者包括交际者的身体动作和交际者在作用表达中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如工具、环境等是相互关联的。即当一种模态不足以表达清楚交际者的作用,利用另外的模态进行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作用,让听话者理解话语的目的。

2.多模态话语在英语文化教学的应用

2.1目前状况及理由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考试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以语言知识输入为主,课堂活动多围绕语言知识展开,造成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却不能正确使用语言,难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甚至造成误会。因此,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尽管目前英语教师已形成了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文化教学的意识,但只是把它作为辅助和调节的一部分,对文化因素及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薄弱。这既不符合我国在经济高度全球化、信息一体化时代背景下培养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需求,又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领域采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手段。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下,口语模态占主导地位,是实现教学话语作用的主模态。但是单一的口语模态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其他视觉和听觉模态补充。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广泛使用为多模态课堂提供了十分强劲的支持。大部分教师把利用多媒体进行文化导入看做是教学的辅助内容,甚至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图像、声音等视觉、听觉符号在实现话语作用传达文化内涵的作用。

2.2策略与策略

目前,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教学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的策略与策略旨在抛砖引玉:
2.2.1改善观念,循序渐进。由于多模态话语研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虽然被广泛提及但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刚刚开始,人们对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图像等视觉符号一般被视为辅助性的、不参与基本作用建构的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对文化教学主要看老师的兴趣,如果老师恰好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又有所了解,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附带介绍或简单强调,或直接把这一内容当成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态度选择附带性地欣赏。要转变这种情况,首先要从转变教师、学生的认识入手,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符号固然是作用表达的重要手段,但是其他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若教师重视,学生也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多模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作用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2.2.2转换教师角色。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制约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文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体验,引导学习者通过文化体验拓展文化知识。随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展示中西方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这对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体验需要时间,学生需要明确了解在特定的情景环境中,中国人会说什么,会怎么做,而目的语国家的人会说什么,会怎么做。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适时转换角色,绝不应该只是旁观者,而应首先是示范者和教练。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向学生示范特定的文化行为,并对学生的模仿行为做出评价和修正,同时鼓励、支持学生继续自己的文化行为实践,实现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的有机结合,完成文化体验。
3.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交际活动的多模态现象越来越突出。作用正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构建。书面文字在公共交流领域作为主要媒介的统治地位正逐步让位于以图像为载体或文字与图像并存的媒体。因此,课堂活动的多模态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重视课堂上多模态话语的应用,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教师表达的作用,培养多模态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Moran,Patrick 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 in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代树兰.关注多模态话语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J].黄国文主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德禄.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多模态话语课堂中的英语文化教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4]朱家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zwhlw/lw13324.html上一论文:关于文化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