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烽火物流存货库位管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63 浏览:55613
论文导读:。对于烽火物料仓储面积有限的情况而言,完全实行定位储存所需库存面积很难实现。定位储存的方式适用于重要物料须重点保管、多品种小批量物料的存储。鉴于此特性,烽火物流部结合物料的特性,对元器件的散料及贵重芯片采用定位储存的方式。元器件体积小,散料所需存储容积少,基本不会出现物料库存超储位容量的情况。元器
摘 要:在物流管理中,库位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库位管理即是通过确定每一种物料的恰当储存方式,在恰当的储存方式下的空间储位分配。在确定物料的恰当储存方式方面,烽火物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各个阶段所体现的库位管理思路各不相同,但对于内部物流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库位管理;动态储位;先进先出;定位管理;动态定位
:A
0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动制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物料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特性的烽火物流来说,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的利用极大地改善了作业效率。但是,不论是人力化、机械化的物流系统,还是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若无正确的作业策略指导,无论多么先进的系统,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以烽火物流库位管理为例,阐述库位管理从无至有,再从有到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库位管理策略。烽火物流的库位管理思路经历了四个成长阶段,分别为:依据经验随机存储、先进先出月度标识、系统支持库位定位管理、系统支持库位动态管理。
1 依据经验随机存储
物流部成立之初,当供应商将物料送抵物流部时,库管人员采取将物料放在最近的可用空间,不考虑商品动态变化的需求。如此随机存储的优势在于操作流程简便,入库周期短。但随着物料清点、物料备料出库等后续操作的逐步开展,库管人员会发现盘点及物料备料出库的周期严重超负荷。账实不符、物料定位难、备货出库周期长等理由逐一暴露。
针对这一理由,在保持随机存储模式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部采用关键要素识别法将入库物料的存储位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识别的要素包括:物料体积、物料来料方式、物料存储周期、物料出库频次及批量、物料存储环境要求等。要素识别后主要依靠经验判断要素的影响度。为避开经验判断的非科学性,逐步引入物料分组管理(根据体积划分)、存储周期核算、出入库频次及批量核算等理论计算的方式。
物料分组管理(如表1所示):
存储周期:
关键要素识别结合随机存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料出库周期长的理由。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物料定位难的理由。
2 先进先出月度标识
效率理由得到改善,如何制约品质理由则成为一道难题。一方面,为保证物料在质保期内被消耗掉,物料出库时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因通信产品的多样性及客户需求差异,物料存放周期越长,被闲置成为呆滞品的可能性越大。
为保证物料的品质及使用时效性得到满足,物流部利用月度标识的方式对物料的来料年份、月份进行颜色区分(如表2所示)。
这一方式可有效降低库管人员查找核实的时间,出库时更容易实现先进先出,但同时增加了贴标识的时间。且对于周转频率非常高(如周转频率为一天)的物料此种方式效用不明显。
3 系统支持的库位管理
为彻底解决定位难理由,物料定库位存放模式应运而生。每一种物料对应一个固定库位,物料在存储时不可互相窜位。物料的入库、存储、出库均经过对应的库位。物料、库位的一一对应关系,保证了物料定位的效率。
一一对应的关系涵盖了大量信息,借助于SAP系统物料管理模块支持,可以从SAP系统中查询物料库位信息(如图1所示)。
定位存储要求每一项物料的储位容量必须大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库存容积要求较高。但发生爆仓情况时,一料一位的方式难以保障。对于烽火物料仓储面积有限的情况而言,完全实行定位储存所需库存面积很难实现。
定位储存的方式适用于重要物料须重点保管、多品种小批量物料的存储。鉴于此特性,烽火物流部结合物料的特性,对元器件的散料及贵重芯片采用定位储存的方式。元器件体积小,散料所需存储容积少,基本不会出现物料库存超储位容量的情况。
元器件散料定位存储如图2所示。
4 系统支持动态定位管理
共用储位或动态分配储位是解决定位管理所形成的库位冗余的有效手段。动态存储可充分利用可用空间,最大程度地减少空间浪费及库存容量压力。动态存储的关键理由是解决物料库位的追踪理由。
采用ERP库存管理模块存储物料及库位信息,更新频率快涉及到大量的数据维护工作,信息量的扩大也造成ERP系统运转的效率。ERP与库存管理现场的实时信息管理方面出现断层。MES系统作为ERP制约层与现场执行层的衔接系统,可实现全面的物料追踪功能,实时反馈物料品种更换、库位转移等更新信息。借助于MES系统的支持,物流部通过入库扫库位条码的方式即可实现对物料库位的动态追踪。
货位信息如图3所示。 (下转第128页)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swllw/lw48481.html上一论文: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