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65 浏览:93471
论文导读:对数学美的崇尚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感教学目标之一。在数学中到处可见对称美、和谐美。几何图象的对称性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当然对称性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上,也反映在数学公式上,如二项式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还反映在解题过程中。这在高中的
(乌鲁木齐市第54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情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理由,高中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情感障碍。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探究式数学;情感教学;情感障碍;数学美
高中学生普遍害怕数学,甚至是厌恶数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高考不得不学数学啊!这是学生们的心声。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普遍的陷入了一种怪圈中: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最优化的教,忽视学生最优化的学;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忽视学生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情感因素的培养。这样就没有将教学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技能的提高,而对属于非智力因素和非理性成份的数学情感却很少关注。数学情感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情感教育,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是数学学习的认知根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有意识的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组织课堂合作小组,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会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如何走出这种教学的困境,如何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验快乐,在平时学习中增强信心?本人认为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推动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1. 教师与学生都应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 (1)教师本人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素养,具有热爱数学,热爱教育的美好情感。 教师工作极具特殊性,他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思想、情感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他对学生的情感建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安文筑教授曾提到:“中国的教师与德国教师的区别不在于教学能力,学科知识的差别,而在于品味,格调,气质的不同,中国的教师普遍不能享受自己的职业。”新世纪的教师只有教师真正的认识到数学之魅力,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才会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提高专业意识和素养,才具备调动学生热爱数学情感的条件。教师的情感必须有辐射性,辐射面一定要广,使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在关心我,老师在鼓励我,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老师情感辐射下,激发出更多的情感体验,感觉到真情实感的流露对自己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从而使自己的数学情感变得丰富起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树立我要学好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等,伴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佳话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摆脱对数学“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印象,投入到教师所提供的充满现实、乐趣、探索、创新、合作的实际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无穷的动力,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2. 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景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品。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若能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分析操作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以实验为手段对有关知识作进一步探究,从而达到理性的认识。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创设学习情景: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绳子和两枚图钉,按课本的要求自己动手画双曲线,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双曲线的画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下理由,让学生深思:
(1)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2)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转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画出的双曲线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个图钉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理由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笔者经常用生动的小故事、借助生活体验等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培养和教育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2.2 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调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美,主要是艺术美和科学美。艺术美体现在数学教师的语言、体态、操作技巧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数学知识美是科学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和谐、奇异、简洁是数学科学美的特征。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力,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感教学目标之一。
在数学中到处可见对称美、和谐美。几何图象的对称性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当然对称性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上,也反映在数学公式上, 如二项式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还反映在解题过程中。这在高中的探究式教学中一定要引导要挖掘,也只有样才能触发学生审美的灵感论文导读:
,数学的美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然而如何将这种转化成一种稳定的情感?那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自信心的根本策略。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活动需要,为具有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并与其他学生分享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2.3 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理由进行探究,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定理、公式。对于这些定理、公式的学习,很多教师往往采取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加以证明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们要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半独立或独立发现结论,以及如何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例如,在剖析几何教学中,笔者对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查资料、组间交流、成果展示等,学生的热情高涨,气氛热烈,成果丰硕。极大地深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同样对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典型习题尽可能设计成理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总之,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全局考虑设计教学活动。既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的过程,使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又要全面考虑营造一种积极的、平等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表现自我情感态度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振宣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8
[2] 范先友 《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 黄冈师专学报 1997
[3] 沈德立 《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