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罗尔斯顿环境学“中间偏左”哲学路线建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14 浏览:85049
论文导读:
摘 要:罗尔斯顿以自然内在价值为基础,实现了学的“荒野转向”,开创了“的生态向度”[1]。本文通过对其“客观内在价值论”内容的梳理以及所存在的理论、实践缺陷的认识,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走一条现象上表征为“中间偏左”(人为主导同时兼顾合乎物伦)特征的哲学技术路线,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解。
关键词:罗尔斯顿;环境;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
1673-2596(2014)07-0023-02
罗尔斯顿环境学不仅拓展和扩大了学理论范围,而且将环境学的价值范式转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转向是一种“生态学转向”,罗尔斯顿通过对“价值”的分析,将其作为其自然的内在价值理论的突破口,进而由价值推导出人类的义务,建构起了一个使人们“诗意地栖息于地球”[2]实践性的理论。

一、自然客观内在价值论

传统的价值理论认为,非人类存在物的价值是人的内在感情的主观投射,人是所有价值的源泉,没有人,大自然就只是一片“价值空场”[3]。“人是大自然中惟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惟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4]罗尔斯顿认为这与作为环境学的基本任务——“保持生命的神奇”[5]格格不入。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生命支撑系统、资源系统和文化的基础”[6],因此他并不像“人类中心主义”那罗尔斯顿环境学“中间偏左”哲学路线的建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样,将人的存在维度和空间完全压缩和制约在人际范围内,而是将我们置于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当中,从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框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更加宏观的视野去看待大自然的价值。
罗尔斯顿认为”环境学中最有价值且具有导向性的词汇是价值”[7],他认为价值是事物的某种属性,而这种价值属性是通过体验才能够了解的,它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创造性,大自然不仅仅创造出了各种价值,而且创造出了具有评价能力的人。“自然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大自然的所有创造物,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地实现的作用上,才是有价值的。”[8]地球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偏好,给人类提供某种有价值的体验,而这种主观性的事件被人误解为这就是大自然的工具性的体现。但是将人置身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它恰恰说明了“这种主观性的价值事件不过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更大的、客观的价值生产和价值支撑(=满意)事件的一个子集——尽管是一个处于顶点的子集,但仍然是一个以客观价值事件为基础的子集”[9]。
罗尔斯顿从科学、美学、辩证法、历史学以及哲学和宗教等等的角度,说明了自然界所充当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辩证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生命和宗教价值。在对大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进行论述后,罗尔斯顿将自然的价值分为三类: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他将“价值”概念向自然领域的延伸也使得价值发生了“生态学的变革”——从主观工具价值论到客观内在价值论的转变。
大自然作为这种主观价值论的范式是因为人们往往站在自我的立场去评价大自然。“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认识论”作用上的自然,而“生态中心主义”则是“本体论”作用上的自然。而正是这种混淆使我们没有能够认识到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海德格尔也认为这种人类主体性统治下的语言遮蔽了大自然的显现与存在,使我们将世界本身和生活作用分离开来。人们只有通过消解和超越人的主体性,用“存在论”的方式去体悟世界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生态中心主义”中“人”的理论、实践理由

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究竟是人做为一个绝对主体还是平等主体?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认为生态危机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盲目强调“以人为中心”所引起的,主张自然价值高于人类价值,自然应该成为价值或者主体,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应该放弃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这种企图对以作为主体地位的消解来换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却有不可取之处。

(一)“人的绝对主体地位”消解理论性缺陷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主观工具价值论的说法。他们认为人们只对彼此拥有严肃的义务,关心自然仅仅是人们实现这些责任的工具,环境只是一个工具,不是目的本身,环境中的任何物质都不具有道德作用;同时,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没有任何的内在价值。但是这种“人为自然立法”发展的结果也只能是由人来制约自然,以至于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引发生态危机。但是生态学是不是就可以使得人与自然真正和解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生态学的实质就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由于非人类存在物除了具有工具价值外,还具有内在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同时,正是这种价值,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应该的道德关怀。这种带有“利他性”色彩的“自然为人立法”的客观价值论,不得不使人类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牺牲自己的利益,结果也只有使得人类重新回到原始社会,受自然界的支配。再者,“人类中心主义”忽略了价值中“属人”的价值,把人作为一种生态因素,服从生态规律的生物人。由于离开了社会实践,离开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的本质显现为一种生物性而非社会性,但是,追求精神的超越不能以物质主导人的规定性,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忽视人类的物质生活。由此可见,这种“生态中心主义”的做法虽然肯定了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但结果也是那么的不理想。

(二)“人的绝对主体地位”消解实践性缺陷

生态学的价值主体和主体只能是人类自己的,不可能是自然物的。从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出发点和目的来看,其最低要求是满足人的肉体的存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里,自然就以直接的生活资料存在。最高要求是满足人性的发展,摆脱动物本能而成为拥有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在这里,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应当是实践的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学(道德哲学)的目的是为人类营造和谐、美好的存活环境。因此,无论哪种思想都应当以对人类存活境域的关心为出发点,去研究理由和寻找解决策略。但是生态学却并非以人的存活和发展为目的,而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最高目论文导读: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功利主义色彩。罗尔斯顿环境学“中间偏左”哲学路线的建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上一页12
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功利主义色彩。罗尔斯顿环境学“中间偏左”哲学路线的建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