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黄庭坚心性哲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59 浏览:93258
论文导读:
摘 要:黄庭坚生活在北宋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浪潮中,命运和仕途的坎坷与这大环境息息相关。作为这时期的诗人,黄庭坚不断吸取儒学思想、研习老庄义理,形成心性思想的基本构架。与此同时又汲取禅宗哲学,建立了明心见性、融合三教的思想体系。可见,黄庭坚的心性哲学不仅有儒家的范畴,而且同时吸取道家、禅宗的治心养性、齐同万物等心性论思想。这些思想同时也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黄庭坚 心性 儒学 禅宗 融合三教 情性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浪潮中,命运和仕途的坎坷与这大环境息息相关。作为这时期的诗人,黄庭坚不断吸取儒学思想、研习老庄义理,形成心性思想的基本构架。与此同时又汲取禅宗哲学,建立了明心见性、融合三教的思想体系。可见,黄庭坚的心性哲学不仅有儒家的范畴,而且同时吸取道家、禅宗的治心养性、齐同万物等心性论思想。这些思想同时也对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儒学学习:修身养性,反求诸己

儒学在经过六百年漫长的沉寂之后,在北宋初年开始复苏。北宋前期的儒学流派主要是“安定”与“泰山”两派;后有欧阳修等人提倡转变文体文风,倡导“文以载道”。黄庭坚是一个儒学实践者。黄庭坚少年时从舅父李常游学于淮南,此地正是安定学派风行的地方。他在《再和公择舅氏杂言》中说:“外家有金玉我躬之道术,有衣食我家之德心,使我蝉蜕俗学之市,鸟哺仁人之林。”[1]黄庭坚在这种儒学盛行之风的影响下,十分重视儒学的学习,注重个体修养理论,试图建立一套儒学的修养方式。

(一)修身养性

黄庭坚在《王子钧深衣带铭》中有言:“养心欲诚。”(《豫章先生文集》卷13)在《论语断篇》中有“忠心笃实,不敢自欺,所行不敢后其所言,所言不敢过其所行。”(《豫章先生文集》卷20)都明确了修身养性、知行合一的思想意识。黄庭坚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黄庭坚母亲生病,他对其日夜照拂,“尽夜视察颜色,手汤剂,衣不解带,时其疾痛痾痒而敬搔之,至亲涤厕牏,浣中裙”(佚名《豫章先生传》)

(二)反求诸己

黄庭坚在《论语断篇》其言有曰:“由学者之门地至圣人之奥室,其途虽甚长,然亦不过事事反求诸己,忠信笃实,不敢自欺,所行不敢后其所闻,所言不敢过其所行,每鞭其后,积自得之功也。”[2]另外《论语断篇》中还有:“故乐与诸君讲学以求养心寡术之过。”《孟子断篇》中言:“方将将明养心治性之理与诸君共学之。”这明确表明黄庭坚要用“反求诸己”、“养心治性”等策略来实现人生。黄庭坚在怀念李常的诗篇中多次提到“内行纯明”正是此意。
黄庭坚也受到易学的影响。黄庭坚在《跋李康年篆》中说:“身屈万夫之下而心亨于江湖之上。”在《张子履墓志铭》中说:“其方仕蹇而心亨不污。”黄庭坚从易学的精神中走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黄庭坚在儒学学习的同时,比较重视心性哲学的学习,这与宋代儒学阐发心性哲学的义理潮流是相结合的。黄庭坚的这一思想策略,使他涉猎百家,融通佛老,从而开拓出更广阔的思想境界。

二、老庄研习:逍遥任运

刘勰有言:“披庄子之七卷,逍遥外物”。逍遥于世俗之外,任运自适是庄子的思想之一。黄庭坚在《寄老庵赋》中说:“生乎今兹兮,见曩之一人,万物一家兮,卷宇宙而无邻”,他把岳父孙觉描写成一个独立不羁、超然自在的一个庄子式的人物,可见其对庄学的热爱。
黄庭坚在《题神移仁寿塔》中说:“十二观音无正面,谁令塔户向东开。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推。蝇说冰霜如梦寐,鷃闻钟鼓亦惊猜。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外集诗注》卷第十三)其中“蝇说冰霜如梦寐,鷃闻钟鼓亦惊猜。”引用了庄子的典故。《庄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是说井底的蛙难以知道大海的广阔,夏天的飞虫难以体会冬天的冰寒。自身环境的束缚和自我能力的有限都能导致我们难以认识世界。《庄子·达生》“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鷃以钟鼓也,彼又乌能无惊哉”是说生命的作用在于顺应自然,精神和形体应该合一,这样心灵才能突破形体的束缚遨游于天地之间。人的认识也同理,不应局限于所见所知,真正的学识应该超越于所学之上。从黄庭坚仕途的遭遇也可看出他对现实的淡泊,任运自适的态度。
元祐党争使得黄庭坚遭遇贬谪,责受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面对命运的逆转黄庭坚表黄庭坚的心性哲学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现得镇定、不以为然。左右人为之纷纷哭泣,而黄庭坚却倒头大睡,“君子是以知公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也。”(佚名《豫章先生传》)由此可见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惠洪《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七《跋山谷字二首》之二载:“山谷初谪,人以死吊,笑曰:‘四海皆昆弟,凡有日月星宿处,无不可寄此一梦者。’……”《庄子》中多有“梦”这个词,在这里一是指事事如梦如幻,不必太在乎世间的名利等,即使有不幸,梦也总会有醒来的那一天;二是指“梦”毕竟是很短暂的,只要醒来生活将继续着。黄庭坚接到谪命后不但没有悲戚,反而与周围人的消极形成了对比,他的随遇而安,任运自适的心性哲学体现了他的超越,正是他的这种具有超越的精神,才使他度过一切苦难。贬谪途中过三峡,附近有处“鬼门关”,黄庭坚有云:“自此以往更不理会在生日月。”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处伤心地,一入此关,命运便不为自己掌握,但黄庭坚却喜逐颜开,无所畏惧,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其元符三年遇赦时所作之《次韵石七三留言七首》其六曰:“看着庄周枯槁,化为胡蝶翾轻。人见穿花入柳,谁知有体无情。”其引用庄子“庄周化蝶”的典故,说明不论在现实还是梦境中,都可以逍遥任运。

三、禅宗思想:明心见性,守护本心

黄庭坚的修禅入佛是与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钱志熙认为禅宗“对黄庭坚的思想、行为,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3]祝振玉认为“黄庭坚禅学信仰是在临济宗黄龙派的影响下形成的。……但他无门户之见,广交禅友,博览佛典,将禅家学说改造成供自己受用的思想精神养料,从而以随缘任运论文导读:的处事态度来对待人生的出处穷通,行藏用舍。”黄庭坚的心性哲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上一页12
的处事态度来对待人生的出处穷通,行藏用舍。”[4]黄庭坚的心性哲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GetFullDomain},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