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中国创新驱动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50 浏览:75313
论文导读: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观点。二、我国倡导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据(一)劳动力供给不足使创新驱动具有强烈的时代作用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第一个特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也释放出了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摘 要:马克思在其重要著作《资本论》中,对社会再生产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虽然这一理论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所提出的,但理论中所包含的一般社会再生产规律却完全符合大生产的条件,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状况,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在紧密结合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十八大提出的有关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从而得出从理论到实践的启迪。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一、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论述

(一)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综述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知网上,截止到2013年5月,按照关键词搜索,共有48篇文章。这一理论的前期研究主要是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入手,继而延伸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及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等领域。
关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目前的主要观点包括:其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理由,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生产规模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规律;其二,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社会总资本T=C+V。其中C表示不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技术的投入溶入两者之中,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推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其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包括产品直接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卖结束的流通过程。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还指出:“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
围绕这些观点,目前已解决了很多方面的理由,其中包括提出了治理有效需求不足的两个倡议:保持结构均衡和总量均衡同样重要;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以刺激消费。同时分析出影响投资率大小的因素,并从多方面解决了我国投资率过高的理由。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我国借鉴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基本原理更好地运用和体现在农业部门。

(二)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相关概念简述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对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是以其规模作为标准的。简单地说,只用作消费资金,在周期内被消耗掉的称为简单再生产,而在周期内没被完全消耗,有剩余价值继续作为资本的,称为扩大再生产。
外延性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这两个概念是扩大再生产的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马克思曾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内涵上扩大。”一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不会单纯地只采取外延型或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而是要将二者其中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进而谋求发展。

(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再研究

通过研究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实践理由相联系方面,很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由被着重提出,这让我们看到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创新才是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因素。因此,本文将从深入探究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再生产类型入手,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观点。

二、我国倡导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据

(一)劳动力供给不足使创新驱动具有强烈的时代作用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第一个特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也释放出了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有劳动力无限供给,有人口红利,以劳动力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发展是可行的,是廉价的,在这个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无必要也无法实现。
但是,目前我国的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正呈现着很大的转变,即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日趋显。首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3%,较2000年上升了近3%,而0~14岁人口占比为16.6%,较1990年下降了11.19%。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以后进入零增长并开始下降。届时,我国的人口红利将变为人口负债,生产要素结构将发生变化,劳动力变得相对稀缺。其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证明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终结的趋势。2000年以来,城市劳动力市场每年都经历着两位数的工资上涨,这不仅发生在垄断行业,也发生在吸收普通劳动者就业的制造业等行业。虽然有滞后反应,但农民工的工资也有了相应提高,2003年农民工工资提高了0.7%,2004年提高了2.8%,2005年提高了6.5%,2006年提高了11.5%,2007年提高了20%。因此,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的农民工短缺不是暂时现象,反映了劳动力无限供给即将终结的客观形势。

(二)充足的资本使创新驱动有了强大的物质准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资本对于我国来说,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目前,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多年来我国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40%左右。而我国在出口大量商品的同时,还不断输出储蓄和资本,最近几年我国的资本净流出每年平均在400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一大债权国。
资本不再稀缺,说明了我国的资本积累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将使得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资本不再稀缺暗示着需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下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使创新驱动有了强大的物质准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lddlw/lw43917.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对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