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92 浏览:23882
论文导读:
摘要: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如何,关系能否培养出大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民族地区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能否团结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目标能否实现。本人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理由,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高校课程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几个方面对加强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民族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DJ2013-E0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最新概括,为培育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群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实际理由。

(一)价值信仰不坚定。

当代学生的绝大部分属于90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处于保护性的养育之中,没有受过挫折,没有经历过苦难和社会的复杂性,还没有遭遇复杂的价值观冲突。但是,一旦当他们从“温室”之中走向复杂的社会,来到大学开始独立的生活和遭遇到复杂的社会理由,产生一系列的压力,开始产生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再加上他们从过去单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被动灌输教育产生的消极接受后遗症,没有遭遇与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冲突,因而在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时,产生强烈的禁果效应和新鲜感,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笔者通过对所在高校5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理想信仰和人生追求中”有53.5%的学生选择“幸福的生活”,26.5%的学生选择“事业的成功”,选择“共产主义事业”的占3.8%“,说不清楚”的占16.2%。

(二)道德滑坡,道德认知与行为相悖。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的正面教育决定的。但是,也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的现象,认同低级趣味的、自私自利的甚至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们也崇尚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但社会观念的多元与多变,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三)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取向抬头,理想信念观念淡漠。

注重个人利益的功利主义思潮影响较大。功利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而日益盛行于中国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一直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功利主义同人们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并使中国人的主体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已是不争的社会事实。

(四)宗教思潮对马克思主义造成直接冲击。

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尤其在当今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也出现相对复杂的局面,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领域。我们通过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党员的宗教信仰理由等综合考察宗教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程度及发展态势。

二、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作用。

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提高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如何,关系能否培养出大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民族地区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能否团结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新形势下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作用。

(一)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更取决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民族院校学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社会,人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文明成果,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改善。新一代党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学阶段是社会成员培育和完善各方面价值观、积累知识和能力、改善综合素质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国家观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学生学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适应他(她)全面解放、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定要求。

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社会风尚,对全社会都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必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密切联系学生的优势,结合学校学院实际开展教育论文导读:
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强、专业知识强、工作能力强、教育艺术强,奉献精神强的”的五强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他们首先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各专业、各学科教学中.

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落实到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当中,这就一定要实现以下两个转化,也就是要实现从理论到课本,再从课本到教学的转化。理论到课本的转化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合理地结合到教材之中,并且实现和原来各章节中的内容的融会贯通。从课本到教学之转化。需要立足于持续探索教学新策略,从而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求知欲。笔者所在的高校就注重转变传统作用上的灌输型教学方式为引导性教学方式,将大学生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理由切入到一些抽象的理论之中,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理论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性。
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各专业、各学科教学中。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发掘其他学科课程所具有的价值传递之功能,让其把知识的讲授和价值的引导相互结合起来,把科研和思想育人相互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到高校各学科课程当中。

(三)培育文化载体,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价值传统、人文环境与育人功效的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集中体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导引领和精神凝聚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大学校园建设成学风优良、文化气氛浓厚的科学殿堂,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新兴媒介平台,树立网络思政理念,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高质量校园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科技手段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快捷性、广泛性、渗透性和易于接受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深度传播。首先要立足校园科技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BBS等大学生日常接触多、参与广的传播平台,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将校园科技平台打造成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传播的坚实阵地。
总的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科学的策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探索,努力找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 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

2.(4).

[2] 宋志强.范红雨.近五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3]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2
[4] 顾华详.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

3.(3).

[5] 刘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层次解读[J].学术论坛.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