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理由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5 浏览:12056
论文导读:院校科技创新任务。着力提升民警和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实践能力,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为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创新型人才、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支撑,推动科技在教育及警务实战中的普及与应用是总任务。具体有以下六方面任务:一要着力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科技创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日益突显的警务效应,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升。院校必须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人才培养置于科研规划和发展的核心位置。文章明确了院校科技创新的含义,呈现了院校科技创新的目前状况,最后提出了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倡议。
[关键词]院校 科技创新 理由 策略
[作者简介]欧阳洁慧(1977- ),女,广东韶关人,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社科管理。(广东 广州 51023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警官学院院级一般项目“院校科技创新若干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Y07)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74-02
在机关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背景和高等学校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的环境下,院校要以此为契机,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通过培养“具有较高科技知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①,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储备;充分利用人才和教学科研优势,发掘和展现科技创新功能,并通过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一、院校科技创新含义

1.科技创新主体界定。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企业家是创新主体”。从创新发展实际情况看主体范围虽过于狭窄,但以“谁来创新”为切入点研究和解决创新理由的思路是可取的。近年来,院校科技创新成果内容涵盖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可见,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显见的。此外,还可按主体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采取的形式来分类,院校是群体主体,其教师是个体主体。
2.院校科技创新内涵。《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强科技研究,多出科研成果。结合民警的初任培训、专业与岗位培训、职务与警衔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开展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结合上述主体地位和成果类型,院校科技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院校教师个体或群体综合运用科技知识和技术策略进行的科学技术创新;二是院校教师要把创新过程和成果中蕴含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并贯穿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为广大民警和在读大学生所掌握;三是创新成果内容涵盖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创新成果对工作和高等教育起辅助支持作用。
3.院校科技创新任务。着力提升民警和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实践能力,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为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创新型人才、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支撑,推动科技在教育及警务实战中的普及与应用是总任务。具体有以下六方面任务:
一要着力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在高等教育发展和以科技引领的现代警务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
二要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力争产出更多的原创性成果。院校拥有机关实战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人才和教学科研优势、学科交叉与融合优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优势等。
三要加速和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为实战和教育工作主战场服务,这是院校的主要价值诉求。
四要大力加强校际、校局、校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基地”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协作并建立相关有效机制。
五要进一步推进科教互动,建立校局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院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六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探索院校科技园示范区建设,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

二、院校科技创新目前状况

对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地警官学院展开科技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与运转机制不健全、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人才吸引与激励不足、科技成果创新步履维艰等理由,院校科技创新呈现“分散、封闭、低效”状况,科技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不能有效释放。
1.院校科技创新难点与困境。如何同时兼顾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调发展始终是院校科技创新的难点和关键。此外,院校与机关之间的联动协同不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理由及策略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足,尚未形成校局联动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具体表现在院校科技成果产出率与应用转化率比例明显失调;缺乏协同机制创新和策略研究,院校与机关难以开展有深度和广度的科技合作,难以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科技创新成果。
2.理由分析。首先,院校科技创新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足。两类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融合得越多,人性物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也就越显著。从院校的科技创新环境发展目前状况来看,院校的硬环境(如科技实验室、科技仪器设备、科技研究经费等物质环境)与软环境(如科学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等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不仅没有对科技创新过程产生最佳影响,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如科技创新氛围不佳、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不足。
其次,院校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校局合作松散,且“在科技计划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关联性不强、缺乏连贯性”②,一方面导致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够自由和宽广,难以形成校局科技协同创新双主体紧密联动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致使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率难以提升。另一方面导致院校难以科学系统地掌握自身科技创新状况,尤其是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开发利用状况,因而难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理由及策略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xxlw500z/lw37202.html上一论文:探讨面向科研领域的云存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