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财政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理由与优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24 浏览:58959
论文导读:图1。(二)科技创新的高投入性需要财政投入政策予以扶持科技创新过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进程中需要集中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各类资源进行研究,试验设备昂贵,投入巨大。一项成熟的技术成果一般要经过实验室研发、中间放大试验和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l∶10∶100,
摘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使命。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表现在研发(R&D)经费偏低,主要理由是政府资金在R&D经费中的占比偏低,而且财政投入政策缺乏对R&D经费使用结构的引导。财政应通过“有形的手”进行干预,在构建科技支出平稳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矫正市场失灵现象,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及循环。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研发经费;科技创新
:A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一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协同创新”①战略思想的提出,其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性,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完全满足研发需求,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发挥引导作用,以弥补市场缺陷。

一、 财政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科技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和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政府部门的支持能够提高创新主体潜在的利润,是推动其不断研发的关键因素。

(一)科技创新的正外部性需要财政投入政策进行干预

科技创新形成的研发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具有的外部性使非创新者共享成果而不需支付相应的成本,并占有创新者的部分市场收益,从而造成创新者所获得财政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理由与优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创新动力不足[1]。针对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外溢效应,纯粹的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状态,通过财政投入政策对市场失灵加以矫正,是推动创新进程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
假设创新者进行一项科技研发活动,横轴表示研发投入,纵轴表示创新主体的收益,现设其研发过程的边际成本为MC,边际私人收益为MPB,利润最大化要求该研发要保持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即I1。进一步假定形成的科技成果为社会所共享,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边际社会收益为MSB,从社会角度看,效率要求企业的研发水平为I2,故研发活动提供不足,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政府通过采取科技拨款等措施,给创新者增加ab部分的边际外部收益,使其进行更有效率的生产,实现社会范围内研发投入的最佳水平,从而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对于市场失灵的矫正见图1。

(二)科技创新的高投入性需要财政投入政策予以扶持

科技创新过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进程中需要集中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各类资源进行研究,试验设备昂贵,投入巨大。一项成熟的技术成果一般要经过实验室研发、中间放大试验和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为 l∶10∶100[2],研究开发费用及投资规模还会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大。
国际上认可的较为理想的研发投入应当是一国GDP的3%左右,高额的资金需求及不确定性的回报限制了科技创新的进程。财政政策正是能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缓解技术研发中资金短缺的目前状况,为自主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不断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势在必行。

(三)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需要财政投入政策实施保障

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体现在创新活动缺少能够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在投入较大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一旦研发失败或无法为市场所接受将遭受巨额损失。
科技创新在研发阶段以及试验发展阶段均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而市场本身却不能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有调查表明,世界上产生收益的创新活动占全部科技创新的比例不到10%[3],但高风险与高收益共存,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的聚集地,硅谷的GDP约占美国GDP总额的6%,这与美国具备完善的鼓励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只有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政策体系,使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形成有效降低研发风险的机制,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二、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目前状况剖析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激励自主研发的相关政策也愈加合理,但结合我国科技创新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目前状况,现行财政政策体系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本部分主要从财政投入的视角分析科技研发资金的目前状况,通过与世界创新领先国家的比较发现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理由,进而在下文提出相应的优化倡议。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不足

1. R&D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R&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所处发展阶段的通用指标,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小于1%为使用技术阶段,大于1%小于2%为改造技术阶段,大于2%为创造技术阶段[4]。近年来我国R&D经费在GDP中的占比情况,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截至2012年我国R&D经费为10 298.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1.98%,而具有世界创新领先国家之称的瑞典2011年这一数据为3.37%,美国2011年这一数据为

2.77%[5]。

改造技术是指对现有设施及生产工艺进行的改造和优化,而非本质作用上的创新,创造技术才是能够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经济活动。我国目前仍处于改造技术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科技创造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2003-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具体情况见图2。
图2 2003-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财政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理由与优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xxlw300z/lw31512.html上一论文: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制约及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