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政治社会化实现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21 浏览:20322
论文导读:
摘 要: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是个人之于社会和社会之于个人的统一。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不是单一狭窄的,而是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感染、政府引导及个人自我修复定位的过程。个人政治社会化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大染缸(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用)的着色,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正向引导,更离不开社会个体自身的努力。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五位一体;政治社会学
1002-2589(2013)34-0080-02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历久弥新、常谈不衰的话题。政治文化的传播以及政治社会化的实现,不仅是国家、政党紧握政权,开展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流文化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前推进、得以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个体主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合格社会政治人的需要。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如此关键,贯穿政治社会人的一生,其实现离不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人自身的努力。只有将五者统一,实现“五位一体”,进行积极引导,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才有望顺利实现,主流社会文化才会更好延续。

一、家庭——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起步

一出生,我们便浸泡在父辈乃至祖辈为我们编织的世界中,接收着来自他们的观念渗透和情感传递。一般来说,家庭塑造了个人的心理构成,而个人的心理构成则决定了政治态度的基本内涵[1]111。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作为一种最为稳定的单位形式,作为人类接触社会的第一块跳板,为我们提供着大量的非、非正式却影响巨大的政治社会信息。家庭教化具有奠基性、长期性、感染性、针对性和权威性等特征。基于这种特殊性,家庭承担教育其成员、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具独特优势和显著功效[2]。
初生的我们似一页白纸,家庭中祖辈父辈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为我们的一生涂上了重重一笔,对我们日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家庭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作为家庭社会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在影响着我们参与政治活动、做出政治选择的同时,还对我们政治人格的形成具有很直接的作用,拉斯韦尔在《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一书中,就列举了许多家庭环境影响个体成长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典型例子;家庭中产生的家庭成员对具体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态度以及政治信仰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政治事件的判断与个体政治观念的形成。在伊斯顿的儿童政治观中也有相关表述,其认为政治态度的形成主要集中在3—13岁,并且家庭对于孩子上学前的三年有着绝对的影响。家庭教育为社会个体上了从自然人向社会政治人过渡的第一堂课,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个体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乃至政治人格的形成。

二、学校——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塑造

到了法定受教育年龄或者更早些的时候,我们会被送进各式各类学校接受来自教师的正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在接受了较高层次的系统教育之后,将自身习得的知识文化通过课内课外等形式灌输给学生。“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正式组织机构,其与学生的可塑性相契合使得学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2]。
我们国家规定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尤其是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的今天,接受教育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普及率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国民素质显著增强。而在校就读的这十几年,也是个体获得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对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学校教育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除传道授业解惑外,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便是引导学生拥护党和国家领导,使其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政治人。学校通过有计划的课程安排和有意识地组织社会活动,使得学生增加扩大其政治倾向,并获得全面系统的政治文化知识,为其参与政治活动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282。可见,无论是从习得社会政治知识、养成健全政治人格的时长来看,还是从教育内容的渗透、教育方式的选择上讲,学校教育阶段是社会个体政治社会化形成与塑造的关键时期,对社会政治人的培养具有极其特殊与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润色

常言:“家庭小社会,社会大家庭”。无论幼年、成年还是老年,我们都无法脱离社会生活;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必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展开。随着核心家庭取代扩大家庭、等级性家庭权威结构的解体,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作用日益减小,在家庭关系日益松散的现代社会里,社群和同侪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1]112。社会是一张看不见的关系网,按空间、时间抑或兴趣爱好、个人信仰将我们紧密联系起来,划分成若干生活圈,通过社会活动的开展影响社群成员的认知和判断,加固或者解体社群成员既已获得的政治观,从而影响其政治社会化的形成。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生活圈组成的,影响社会个体政治观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正是这些生活圈。其中最主要的生活圈便是同辈群体或者社团群体,他们往往因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或生活爱好聚集在一起,开展共同感兴趣的活动,集体参与社团事务的管理,在活动、交流的同时传递着各自的政治情感。此外,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一大批人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加深政治事件认知、参与政治事件讨论、进行政治情感交流的平台。甚至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是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但是,我们要自觉主动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反政治文化侵蚀的能力,防止有些人通过网络等媒介恶意传播反政治言论。要正确利用好网络媒介这把双刃剑,使得正向的政治文化得以传播延续,推动社会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实现;也要防止反政治社会化大行其道。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xfzglw/lw47460.html上一论文:论政治道德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