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改变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09 浏览:23498
论文导读:
【摘 要】新的教师学模式经过近5年的研究已基本成形,但是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没有完成自身角色转变,面对这一理由,大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努力?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如何引导?文章就这一专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角色转变
2007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日趋全球化,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教育自然也身在其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各位教师和教育界人士都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于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育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全面普及并广泛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大学教育。但是同时也为所有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由:在面对这种借助于多种技术方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如果转变自身的角色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呢?本文就将针对这一理由围绕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多元教学模式中如何转变教师角色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准确做好自身定位

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决定了当前的教育机制体系所需要开展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就要准确做好自身的定位。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积极的探索改革策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学英语教师应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让自己成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和提供者,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和协调者,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者和开发者。实现自身角色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多元化的教育工作者的转变。
二、积极做好教、学、研教师自身与管理机构的互动,提升教师队伍角色转变能力,培养多元化高校英语教师
教、学、研的提高是高校教师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存活之本,是让自身成为多元化的人才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需求的必经之路。在学生面前,我们要努力扮演好合作者与协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生,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教学方面,一定要抛弃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科研方面,要勤奋钻研,能吃苦,肯吃苦,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努力让自己走在同学科科研的前沿,积极的和同行沟通,组建科研团队,成为科研攻坚标兵。教学方式方面,要虚心向同行学习,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辅助手段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真正的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管理机构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研评估体系,加强和教师的互动,激发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学、研方面的合作,提升教师队伍角色转变能力,培养多元化高校英语教师。

三、构建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动力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等都有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教学模式也自然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角色认知度。同时,高校及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队伍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总之,面对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大学英语教师要准确做好自身定位,积极的转变自身角色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相应管理部门也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鼓励与评价体系,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杨晓丹,王利娟.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研究目前状况[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改变的对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2007年.
[2] 何小燕,牛志芳,邓静萍.高职高专以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
[3] 夏长志.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4]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陈静(1977.08- ),女,江苏兴化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张莉(1980.08- ),女,江西新余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whlww/lw15588.html上一论文:探讨听说法与交际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