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英语“课堂参与度”行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07 浏览:155340
论文导读:的关注,“课堂参与度”主要指课堂参与的“广度”(参与人数)、“长度”(参与时间)、“深度”(思维层次)和“温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关于课堂参与度的测量并无统一标准,研究者多是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国外学者测量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主要通过“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言语交流、非言语行为等)和
摘要:英语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能够促使自己对教学理由和处理策略不断反思,逐渐成长为既懂教学又会做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需要广大教师格外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行动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切实改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参与度 行动研究
1672-1578(2013)09-0011-02
1 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气氛不佳、沉默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理由。
孔企平教授(2000)认为,“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行为,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紧密联系、有机结合。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参与度”这一概念也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课堂参与度”主要指课堂参与的“广度”(参与人数)、“长度”(参与时间)、“深度”(思维层次)和“温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关于课堂参与度的测量并无统一标准,研究者多是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国外学者测量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主要通过“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言语交流、非言语行为等)和观察不到的行为”(Allwright & Balley,1991)。国内对课堂参与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的参与策略提高上,对具体策略进行实施的研究比较少,对课堂参与度测量的研究也很少,特别是对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相关研究更是少见。
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2 “行动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参与科研的方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其中,“行动研究”作为课
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很快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和接受。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通过收集资料,反省、探究和批判所关注的理由,建构优质学习环境,进而推动自我反省与自我专业成长。姚利民(2001)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理由,从而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策略”。凯米斯是(1988)认为“计划、行动、观察与发现、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核心,行动研究除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外,还应该包括修改后的,新的计划、新的行动、新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反思。
总之,教师行动研究由教师同时扮演行动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发现实际理由,深入探究相关行动策略并加以实施,达到解决理由、改善教学实践,进而推动教师教学效能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目的。
3 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研究
鉴于学生普遍反映的“每次上课老师基本都是在讲单词、讲语法、翻译句子、课堂活动单调、教学策略呆板、课堂气氛沉闷”等情况,我们转变了以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传授的灌输模式,加强了课堂互动以着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其达到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以下是我们设计大学《综合英语》的十种课堂活动,涉及到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

3.1第一个循环的行动研究

通过最初的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一些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中来,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看别的书或玩手机,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通过最初的反思和学习,我们注意到了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包括了“外语水平、文化背景、课堂环境和个性”以及“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因素和课堂评估方式”等方面。其中,“教学模式单

一、策略落后、教师主导、互动很少”是学生反馈比较集中的方面。

3.

1.1计划与行动

“课堂导入”环节:内容——(1)学生就课文背景知识进行口头报告(作者简介、文化背景、写作风格和技巧等),(2)回答课文导入理由;目的——(1)通过了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情境,(2)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4)增加信息量和拓展视野。
“参与任务”环节:内容——(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文章重难点提出两到三个理由,再选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2)学生就文章结构进行讨论并提炼每部分大意和语篇主题;目的——(1)通过自己设计理由激活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求,(2)帮助学生掌握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以及重点内容,(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新知”环节:内容——(1)将课文重要词组与中文释义进行连线练习;(2)主题拓展,联系现实,丰富人文知识;目
的——(1)考查学生对词组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2)启发思维,观照实用性。
“巩固新知”环节:内容——(1)以小组形式改写难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句子含义,(2)请学生英译汉一定数量的长句和难句;目的——(1)考查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语言的能力和阅读方面的技巧,(2)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翻译能力。
“操练运用”环节:内容——(1)汉译英包含了某些重点英语词语(组)的句子,(2)选择一些突出的句型和语法点进行造句练习,(3)总结全文内容并评论,(4)分组讨论并总结写作风格、思路、技巧;目的——(1)查缺补漏,强化效果,让学生但感到有所收获,(2)丰富写作知识和技巧,扩大知识面,(3)进一步把握语言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

1.2观察与发现

在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和学生的话语量比例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师话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话语权重很小,引入了丰富的课堂活动之后,两者间的比例有了逆转性的变化,学生的发言、提问、回答和讨论结果展示等占据了课堂话语量的大部分(甚至达到80%以上)。(2)课堂活动所占时间比重增加:过去的课堂主要是课堂提问和给出句子翻译。引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之后,除了教师必要论文导读:很强;学生的口头表能力对参与度影响也很明显,学生压力较大,积极性不高;考试压力也影响了课堂参与度,大多感觉考试不考的学起来没劲;师生互动沟通不够,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活动开展过于松散。因此,经过第一个循环的行动研究和总结反思之后,我们进行了改善后的第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GetFull
的提示、指导和内容衔接外,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或独自完成布置的任务。
(3)学生互动次数和发言人数大幅增加:新的教学策略实施后,无论是提问、回答、改写难句、翻译、总结等都以小组展开,同学们的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包括很多中低水平的同学也积极加入进来。
(4)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某些同学兴趣减退:三周之后,在看似热闹的小组活动中,有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只是旁听,有的意兴阑珊甚至开始闲聊其它东西。

3.1.3反思

通过近一个月的实施,我们转变了原来那种教师主导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有了很大改观。原来的学生大多是被动、沉默的学习者,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不同的任务中来,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课堂参与度有较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口头表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地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事先没有经过充分预习,那么,形式似乎大于了内容,课堂看似热闹了,学生却因缺少了教师的讲解导致实质性的收获减少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产生懈怠或抵触情绪,学生课堂参与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高后开始出现回落迹象。

3.2第二个循环的行动研究

实施一个月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理由,通过学生反馈,有些学生对新的教法不习惯、不理解、不新人。主要理由有:学习习惯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较大,预习缺位,依赖性很强;学生的口头表能力对参与度影响也很明显,学生压力较大,积极性不高;考试压力也影响了课堂参与度,大多感觉考试不考的学起来没劲;师生互动沟通不够,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活动开展过于松散。因此,经过第一个循环的行动研究和总结反思之后,我们进行了改善后的第大学英语“课堂参与度”的行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二循环的行动研究。
3.

2.1计划与行动

(1)循序渐进,适时变通。继续保留原来学生感觉有兴趣和有用的教学活动,如分组提问、讨论、词组连线、难句改写、翻译和造句等,但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主题、难度等适当调整与变通,同时,增加重难点词句、语法点的讲解练习,让学生不感到新教学法太突兀、有课堂满足感。
(2)以学生为中心,但应以教师指导为主线。教师注重情感因素,减少学生焦虑茫然情绪,与学生互动沟通要及时,讲授内容尽量鲜活,融洽浓厚课堂氛围。
(3)引导学生纠正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深思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3.

2.2观察与发现

(1)改善教学策略后,学生参与度有实质性提高,从课堂导入的学生报告,到参与任务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和操练运用各个环节,个人和小组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过去的凑热闹、闲聊天的消极现象消失了。
(2)教师的参与角色得到了应有发挥。以往老师总体上是组织和监督的角色,引导和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现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增加了。
3.

2.3两个循环的整体反思

(1)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主动参与、协同研究、注重反思)研究情境具有生态性(自然状态,即真实教育情境),以“改善”为行动研究的导向。
(2)改善课堂气氛,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手段,课堂活动形式要灵活多变。
(3)学生的行为参、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要协调推动,师生互动沟通要及时到位。
(4)教学内容和学习形式要有机统一,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注重鲜活知识的传授和启发。
(5)善于倾听和吸纳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鼓励和引导好学生,丰厚其人文素养。
4 结语
“实践性”是“行动研究”是本质要求。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和参与者”。广大英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系统观察和不断反思,及时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并通过观察分析、评估效果、发现和提出新理由,使得课堂教学围绕“计划、行动、观察与发现、反思”呈螺旋式续续发展下去,达到改善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行动研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D & M Bailey.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a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 England: CUP, 1991:119-137.
[2]Kemmis S and McTaggart R.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8.
[3]程熙旭.打破英语课堂中的沉默—提高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1).
[4]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2000 (02): 72-76.
[5]宋虎平.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6]姚利民.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M].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
[7]袁叶.运用“课前大纲”提高语言课堂参与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8]张德锐,等.教学行动研究实务手册与理论介绍[M].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15-26
[9]张烨,周大军.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参与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4(6).
作者简介:吴琪(1976-),男,山东泰安人,九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翻译学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