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环境与战略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38 浏览:21852
论文导读:人的事业的过程中,既及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环境变化而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又要通过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与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去指导不断变化的会计实践,从而修正和完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尤其在当今时代,我们的会计意识有所觉醒、会计执业有所规范、会计园地争奇斗艳,无疑对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刷新和丰厚具有无
一、引言
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客观环境的需要才产生并发展会计。迄今为止,人们之所以对有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目标等无法确定出一种有定论的概念和演绎出一个普遍认同的理论体系,其重要理由就在于会计受到周围环境的强力影响;经济体制不同、文化习惯悬殊、法律制度差异等,不仅影响经济业务,也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和政治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已凸显,这无疑要求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必须从与此环境保持适应性互动出发,以一种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发展战略去始终保持一种持续和科学的发展态势。同时,理论总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会计理论也是如此(葛家澍,2007)。当中国会计经历“”并从思想禁锢的坚冰中冲破而出后,学术界再次认真审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目前状况时,才发现中国与国际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距离已经人为地拉大了几十年,由此才开始了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新征程。在新征程开拔和推进中,国内国际的会计环境不断地在演进和变迁,对中国会计理论及其研究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国会计理论进入一个维持目前状况与突破目前状况焦炙的变革创新时期,亟待注入特色元素、趋同活力和辉煌色彩。
然而,从中国会计学会1983年明确提出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与策略体系起,目前在中国知网上以“中国会计理论”为主题进行搜索有52篇文章,为篇名检索有16篇,为关键词检索仅有1篇;文章摘要涉及“中国会计理论”涉及的有43篇。这能较好地说明中国会计理论在近年的研究中量度和效度都不大,结合会计存活发展的环境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则更少。基于此,本文认为,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中国会计理论既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也符合认识论和策略论,更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对中国会计应持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本文将对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内外环境做出一般理解,指出适应此环境的中国会计理论发展战略设计,使中国会计理论既具鲜明特色,又能“回到规范研究必须与实证研究相统

一、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会计理论上来”(葛家澍,2006)。

二、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环境

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环境以“中国”为标准区分,可以分为国外环境和国内环境。以“会计”为标准区分,可以划分为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内在环境是从中国会计及其理论本身的内部视角来深思和设定的环境,如会计及其理论形成、发展、演进、变革的自身规律、特点等;外在环境则是对中国会计及其理论的形成、发展、变革、演进施加影响或产生作用的因素,前面的国外国内环境实质上就是中国会计理论的外在环境。本文就主要从国外环境、国内环境和内在环境三方面来谈一下,当然这三者不能窥全貌、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能仅此所提及的些微内容。

(一)外在环境

1.国外环境

(1)经济、社会、政治全球化环境
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又是一个各国内部在外界压力下结构变迁、阶级整合和个人意识觉醒的社会过程,即社会现代化过程,因而全球化还自然表现为一个政治过程。全球化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叉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正转变着“游戏规则”,重构着世界秩序(毛少莹,2005)。在此全球化背景下,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范围日益扩大、会计业务内容跨越国界并变得十分复杂、会计质量与功能的要求趋好趋高、会计作用地位稳固凸显、会计整体发展水平能力成为一国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杆,这无疑对中国会计理论发展提出了“如何应对”的紧迫任务。
(2)经济、社会、政治一体化环境
人类社会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定产物,它也是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人类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必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的一体化作用或影响。作为与环境有着“血缘”关系的会计,必须与经济、社会、政治一体化发展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全面、系统、连续地对一体化进程中的目前状况与变化进行及时核算和充分监督,彰显会计“反映真实、揭露事实”的本能和功能;必须在会计理论架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方面加快理论研究,积极发挥会计理论“探索未知、设计未来”(董京泉,2003)与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作用,形成国家会计理论与专门会计理论的显著“战略特色”。

2.国内环境

(1)宏观环境
经济建设宏观环境是会计理论研究赖以存活与发展的根本保障(王光远,吴联生,2000)。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国内宏观环境,主要表现在中国国情环境上;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则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多视角、多层面进行,其中在“中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下所创造并普遍运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所开展并全面推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将成为对中国会计理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国国情环境,或中国宏观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普遍运用,既要我们善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策略的精髓,又要灵活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策略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理由。会计是实践的产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灵活运用于会计领域,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针对中国的实际会计理由、会计现象、会计发展演变规律而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就是要通过转变或变革会计环境来深入研究或创新中国的会计理论,鲜明会计理论的中国特色;就是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的过程中,既及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环境变化而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又要通过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与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去指导不断变化的会计实践,从而修正和完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尤其在当今时代,我们的会计意识有所觉醒、会计执业有所规范、会计园地争奇斗艳,无疑对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刷新和丰厚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2)微观环境
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微观环境主要指人们对中国会计及其理论的论文导读:经成为了一名落后者。深究其因由,不难发现,中国会计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较晚,融入市场经济、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变革的步伐太慢、步履太轻,以致造成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正规流程出发来确定会计理论未来发展方向、来规范会计实践活动表现不足,也就无法形成长期的、统一的会计理论发展战略。由此就因为会计理论对
变革、成型、发展、创新等是以何为、何以为的。比如,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无账会计”和“三年不算账,钱也不会跑到国外去”的所谓“革命的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学术研究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剪刀+胶水”式的重复劳动、无效率研究的现象和不关心或不研究会计理论学术前沿理由的做法;以及会计丑闻频发、会计诚信缺失;等等;都足以证明或说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环境恶化,至少在意识形态领域、行动作为层面存在严重的不良环境。这都迫切需要以忧患的意识、战略的眼光、发展的思维、严谨治学的态度去深入会计实践、开展会计理论研究、推进会计理论的中国特色建设。

(二)内在环境

中国会计理论形成及其发展自身的内在环境主要包括发展战略、流程技术、组织人员三个方面,其中组织人员是关键,因战略由组织和人员来制定并实施、流程技术由组织和人员来掌控与发展。

1.发展战略

中华民族在原始计量记录策略和单式簿记的运用中一度领先于世界,为世界会计的变革和发展做出过一些贡献;但到了复式簿记法运用的近现代,我们在会计领域已经成为了一名落后者。深究其因由,不难发现,中国会计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较晚,融入市场经济、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变革的步伐太慢、步履太轻,以致造成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正规流程出发来确定会计理论未来发展方向、来规范会计实践活动表现不足,也就无法形成长期的、统一的会计理论发展战略。由此就因为会计理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关注不足而容易在转型变革的环境中一无是处;缺乏战略深思与战略步骤的会计理论发展又往往因在某些方面难以深入、持久地下功夫而使其无法迅速地形成鲜明的特色或优势。

2.流程技术

一个运营顺畅和高效的流程能为一个系统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一项熟练与创新的技术能成为一个系统持续健康运转的重要依托条件。会计理论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具有一定逻辑推理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并有主次地位和作用之别的统一体系,也是一个需要通过一定的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来深化其研究、推动其发展的体系。因此,会计理论尤其是某种与某方面的会计理论的体系构建与深入发展就离不开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需要随着会计业务的复杂多样与会计活动的频繁多变进行持续性的流程变革与技术创新而创造持续的价值。

3.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会计理论参与市场价值活动创造的具体执行者,是会计理论为之服务并起作用的特定依托对象。会计理论及其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组织通过特殊安排以减少或消除价值生产中的交易成本、协调成本;这种特殊安排必须随着组织价值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或者主动发生变革,以创造新的能消除和减少交易成本或协调成本的特殊安排方式。会计理论就是对会计这种制度如何安排更合理有效而进行指导或指挥的。如果把组织当作一个价值生命体和生态系,那么组织就必须通过不断变革与学习的动态发展来鲜活其生命、就必须通过协调性关系、适应性互动与正确性导向来良化其生态,以实现组织的发展以及组织内的会计理论发展,并尽量规避其中的风险。同时,作为组织中的人,是构成组织最基本的元,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与权力结构来激活或提升元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其与组织目标达成共同愿景、行动一致,将是会计理论研究与发展中最突出的内部环境挑战之一。
可以说,中国会计理论当前所存在的“饭碗研究”、“盲目交叉研究”、“无效率研究”、“神化或空想研究”等状况,追究其理由就应该是在组织设计和人员配置上所存在的理由所致。这既易造成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浮躁心理、虚假繁荣、务虚盛行,又会背离会计发展与会计理论发展的自有规律,还将产生一大批不负责任、缺乏科学品质、少有奉献精神、没有国家民族意识的会计及其理论研究和发展方面的组织和人员。幸好现已有所觉醒和行动,由中国会计学会及其各种专委会牵头所开展的系列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将会对扭转上述不良状况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

三、中国会计理论发展战略设计

(一)融入全球化发展背景,保持国家化理论特色

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运用国际会计准则,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上市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告;新西兰要求国内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可以自2005年1月1日起提前采用。据了解,约有90多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进行短期和长期协调项目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国会计理论发展主动适应全球化背景对会计改革发展的全面需要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去研究形成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探求运用新的会计理论研究策略,从而构建出适应全球化需要、符合中国现实环境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

1.建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2002)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之一是“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有关国际会计组织都根据各自的情况发布了类似于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文件和报告,形成了为制定和评价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目前,由FASB所确立的概念框架的基本模式尚未打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层面—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陈少华,2007),我们在模仿借鉴这一模式时是否直接对其做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创新和完善,建构出被国际会计学界承认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重整中国古代会计时期超人的辉煌?不能老是模仿不到位、借鉴不像样;正如葛家澍教授(2006)所说“中国也需要有一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与国际概念框架趋同”一样。

二、课程岗位情境化教学实施的客观条件

我们认为实施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教学的客观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政策条件、教学条件、管理条件、经济条件等。这些客观条件是现实存在的,并不为人的内心活动转变而论文导读:务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形成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贴近真实岗位情境下,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分工合作,真正领会会计业务处理的逻辑和流程。3、编写分岗位情境的实践教材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材通常是按软件功能模块编写,而不是按岗位分工编写。导致教学内容条块分割,学生学了后
转变。

1、遵守国家法规与政策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系统地提出了权力分立并相互制衡的思想。而且他认为仅有权力的分立是不够的,权力之间还必须互相制衡。在企业会计层面,L.R.Dicksee 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的概念,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政府根据分权制衡的原则,陆续颁布了《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法规制度并予以强制实施。这些法规都明确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设置和管理,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防止舞弊。《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法规对各岗位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任职资格、继续教育与奖惩都有明确规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必须遵守政府的法规政策强制规定;而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岗位情境的模拟,必定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分设出纳、会计、总账、主管等岗位,实施预防舞弊的权力制衡机制。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政策法规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的实施,将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条件和法制保障。

2、建设仿真实用的专业实训室

岗位情境化教学通常以完成某项经济业务为载体的教学,普通教室难以满足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岗位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场所需要专业的实训室。为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需要,需建立一个贴近企业真实情境的实训室,该实训室应尽可能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配备各项企业管理制度,模拟企业出纳岗、会计岗、会计主管岗等岗位的工作环境,并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例如,"出纳岗"一般要配置工作位、电脑、点钞机、计算器、保险柜、网银U盾、各种银行收支单据等;"税务会计岗"一般要配置工作位、电脑、扫描仪、金税报税系统、计算器及各种纳税申报材料等;"会计岗"一般要配置工作位、电脑、计算器、文件盒、业务表格等。另外,模拟设置采购部、销售部、仓库、生产部及银行窗口、税务窗口、海关窗口等外部单位,则仿真模拟效果会更好。仿真实训室的工位设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设出纳、业务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形成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贴近真实岗位情境下,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分工合作,真正领会会计业务处理的逻辑和流程。

3、编写分岗位情境的实践教材

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材通常是按软件功能模块编写,而不是按岗位分工编写。导致教学内容条块分割,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因缺乏对各岗位角色的扮演,也无从理解各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数据传递关系。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模拟的实现,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按完整的业务流,分不同岗位编写全业务链条的实践教学教材,实验完毕,各岗位学生应该提交实验结果报告,小组成员应协助会计主管需要出具本小组总体实验结果报告。各会计岗位实行定期轮换。

4、建立健全实践管理制度

要不断提升高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践教学水平,需要有制度保证资源持续投入,确保每年有实践专项资金落实;配备实验师队伍、开展实践设备及实验软件的二次维护开发;组织实训教师编制分岗实训资料等。同时,可将职业技能训练考核与晋升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还可以开发学院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资格认证,推行"多证书"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岗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需要以强有力的实践管理制度予以保证落实。
现代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教学主体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政策条件、教学条件、设施环境和制度条件等不断完善,教学主体的教学状况,学习主体的学习状况也会随之改善;同时,教师和学生也会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利用和改善客观条件。虽然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岗位情境化教学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但是,推动主客观条件的良性互动,将不断提升该课程的岗位情境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迪[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2] 蒋俊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 (32).
[3] 安启念.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