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科学人文素养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42 浏览:106036
论文导读:大学里加强对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对理科生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开设了文理兼容的综合课,正形成多学科交叉发展、文理交融的大好局面。这些综合课的开设,不仅对理工科学生给予文学、音乐、历史、演讲等方面的人文训练,而且也要求文科学生学习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了科学素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都要具备一定的科学人文素养。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我国却很少有人获得世界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呼唤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振奋民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摇篮,如何让学生在受教育中提高科学素养,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值得我们认真深思的重要理由。
【关键词】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创新 课程改革 化学教师

一、科学素养概述

1952年,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化学家科南特在《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2006年3月20日,我国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 -2020年)》对科学素养(科学素质)的定义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策略,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理由、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策略、科学技能、科学本质和STS五个基本要素,并根据五个基本要素之间关联紧密程度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科学知识维度;二是科学技能策略维度,包括科学策略和科学技能两个因素;三是科学观念维度,包括科学本质和STS。
人文素养一般是指人在言、行及精神面貌中表现出的关切人、关切事、关切文化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生作用的关注,对人生终极目的和人类存在作用的终极关怀,是人通过反观、自省和自审而实现自我超越之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的终极追求。人文素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

二、我国科技创新步履维艰

有专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至理名言将成为现实。近几十年来,全球最主要的高新科技成果,60%以上属于美国;1946年来,美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数占全球获奖人数的一半以上。美国称霸全球的核心资本就是拥有全球顶尖级高智力创造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竞争的焦点,将从传统的财力、武力、权力较量,转化为知识、人才、教育的较量。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从汉朝开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达14个世纪以上。但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闭关锁国,科技水平逐步落后。直到新中国建立,才开始扭转科技、经济落后的被动局面。两弹一星上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载人飞航试验告捷,杂交高产水稻大面积成功推广等出色贡献,都标志着中华民族创新智慧已在崛起。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又实现了中国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但不容否认,我国科学、技术及人才创新工程仍步履艰难。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把分数看得比能力更为重要。在这种“分数第一”的目前状况下,又出现了很多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不良市侩之风。在当今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许多为考生有偿提供各种的广告招贴。电视台《法治在线》曾报道,门破获了一个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的“集团”。短短几个月,公司就非法获利280多万元。“分数第一”的水下,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科学、人文素养无多大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创新的动力。

三、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进行课程改革

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必须跨学科学习,该学院规定每一位大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完6门自然科学课程,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微积分和生物,8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两门选修课和一门实验课。牛津大学适应学科综合化需要,尝试将两种以上科目综合在一个课程中形成复合课,课程本身就是文理兼融,甚至文理工渗透的结果。这种课程占目前学校所设课程的1/3以上,说明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全球性做法。
然而在我国,学生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学习,虽然文科生也学习基础的理科知识,理科生也需要学习基础的文科知识,而在高考这样的高压力形势下,很少有学生会去学习高考不涉及的科目,更不要说美术、音乐这些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严重偏科,理科生成为了“文盲”,文科生成为了“理盲”。并且经过了高三一年的文化课学习,学生也缺少了探究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也随之缺失。在这种形势下,在大学里加强对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对理科生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开设了文理兼容的综合课,正形成多学科交叉发展、文理交融的大好局面。这些综合课的开设,不仅对理工科学生给予文学、音乐、历史、演讲等方面的人文训练,而且也要求文科学生学习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部出台了高考改革的方案。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要“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希望改革方案实施后,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减轻他们的升学压力。

四、培养教师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课程,而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式。现在的高中课程都设置不同的选修模块,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制订自己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实验、历史故事、社会热点事件等多种形式创设理由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另外,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形象,授课应生动准确,以诚对待每一名学生,用其幽默大方的举止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突出学科课程特征,更好地发挥本学科课程的独特教育功能。不同的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征。例如化学学科,实验就是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征。教师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论文导读: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每一个学科都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课程有关的生活理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由。
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关键是提高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是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而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所以,教育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不要只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不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学生拥有充实向上的精神世界和健康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