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内科疾病院前院内急救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67 浏览:155578
论文导读: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安全及时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后期系统的治疗。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后赢得时间。院前急救包括:①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病情变化。②在患者发病现场应根据
摘要:内科急救医疗事业关乎大众生命健康权利,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良好的医疗救护服务能力已成为各国衡量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急救系统共同组成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供24 h不间断的急救急诊服务,并力求快速、规范、优质、高效,各组成部分努力发挥各自相应的功能。本文对内科疾病的急救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内科疾病的院前处理能够明显的降低死亡率,院前与院内急救人员应尽早启动存活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提高急救抢救水平。
关键词:内科急救;急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是急救链中的两个重要的相关环节,二者紧密联系,是保障急诊患者的生命的锁链。高水平的院前急救,可以为院内急救争取最宝贵的时间,创造最有利的条件,而高水平的院内急救给患者以确定性的治疗,使患者最终治愈,使院前急救的成果得以维持。很多内科急救成功的病例,几乎都是院前和院内急救协作成功的典型, 它为急救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院前救治是急救成功的重要前提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狭义的院前急救则专指由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首要环节,是我国急诊医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内科院前急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的病情危重,须及时抢救;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安全及时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后期系统的治疗。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后赢得时间。
院前急救包括:①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病情变化。②在患者发病现场应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救治措施。③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清理,以保证呼吸通畅。④同时在医生进行对患者病情处理时嘱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并针对患者病情而进行输液等一般和对症处理。⑤在对患者转运期间的各种管道的检查等。
院前急救效果评定标准[2]:①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有所改善,心率、血压好转,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或是接近正常;③死亡: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和脉搏消失,心电图提示死亡。
通过观察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393例院前急救患者的基础资料,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院前急救措施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效果,然后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8.47% 且经过急救后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得以稳定(P<0.05),见表1。
通过本次对内科疾病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后,我们发现虽然此类患者病情较急、较重以及死亡率较高,但是只要采取有针对性急救措施,就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而极大降低死亡率,院前急救在内科疾病救治中至关重要。
2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是急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病或意外创伤的患者尤为重要,一分一秒的救治时间都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及时、有效的进行院前急救,能为院内急救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高水平的院内急救也是院前急救得以成功的体现。
院内院前无缝衔接是指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ICU抢救三者,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调度机制、法律规范及管理模式在护卫呼应的基础上有效融为一体,使其完整地建立畅通的生命通道的路径选择[3]。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是影响急救效果和是否产生医疗纠纷的重要换就,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以就近原则,将患者送至合适的医院,以实现转送时间的最小化和急救效果的最大化;院前和院内的信息沟通要流畅,实现对患者相关情况和资料的共享,避开有限资源的浪费;到达医院的交接程序必须规范合理,以避开交接环节产生的医疗纠纷。
我国要加速内科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4]:①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救援系统,加大政府对医疗急救领域的投入;②加强急救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工作,使急救人员具有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理论;③树立"大急救"观念,整合有限的急救资源,加快实现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④尽早完善急救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急救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医;⑤加强急救医疗机构的区域性合作,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急救模式。
3结论
现代急救要求实现院前、院内救治的紧密联系,确保生命绿色通道的顺利畅通,保证快速、连续、高效。这样可以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达到提高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目的。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涉及到院前和院内的两个急救体系,他们都有各自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将会导致衔接不畅通,从而直接影响急救医疗体系的救治率。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保障患者的到及时的救治,降低死亡率和意外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存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六芬.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9:30.
[2]郑萍.对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204.
[3]周奇.急救医疗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郭荣峰.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J].中国医院,2003,11:20.编辑/肖慧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jxlw800z/lw21704.html上一论文:简论南方路机:搅拌家的科技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