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对初中科学导学案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38 浏览:82105
论文导读:就感和学习的快乐。关键词:先学后教;导学案小组合作;课前自学;注重反馈科学课在初中的主要课程中是相对较为重视实践的一门课,也是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门课。初中科学是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过渡,在初中阶段其实没学多少系统的知识,有些东西到了高中还要重新学习,或者进行深入的学习,我们初中教师关键要做
摘 要:轻负高质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新课改的必定选择。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总想对学生多讲些,让学生多做些练习,自己也多辛苦点多改点作业,多上些辅导课,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让学生苦不堪言。因此,要转变现在学生负担重的目前状况,我们必须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先学后教;导学案小组合作;课前自学;注重反馈
科学课在初中的主要课程中是相对较为重视实践的一门课,也是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门课。初中科学是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过渡,在初中阶段其实没学多少系统的知识,有些东西到了高中还要重新学习,或者进行深入的学习,我们初中教师关键要做的应该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锻炼,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做题,一味地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搬给学生。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
传统的那种长期讲授式的教学,什么东西老师都要去教,即便是实验,也要老师先教过,再让学生去做,这样的教学,教出来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子的,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被老师所扼杀,而孩子的学习能力根本就没有提高。我们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的是强行灌输者和扼杀创造力的角色。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落后呢?其实最根本的理由还在教学的理念,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将中国传统的责任心无限夸大,最终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率太低。我们的老师总觉得自己对学生还做得不够多,上课讲得不够多,学生做得还太少,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中发扬得淋漓尽致,殊不知,在现在的社会下,这样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我们要让学生去自己学,让学生在了解实验规范的前提下自己去做,将来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问世。教师在学生学业上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将来有更多的未知在等待他们去学习。我们的教材设计本身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很多地方的设置都是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设置的,我们应该放开手去让孩子自己去学。小孩子学走路时要大人放手的,孩子的自学能力也是需要老师放手才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做到,学生能学会的,坚决不教;学生学不会的,也不能全教。每节课教师讲课的时间,必须要尽量压缩,老师讲得越少,才越容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了,既然教师不教学生知识了,教师到底该起什么作用呢?先“学”后“教”,教师该做什么?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我们不能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该怎么学,不能用我们教师的思路将学生的思路同化,要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简单来说,我们不能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我们需要激发学生自己去理解教材的,帮助他们更容易地切入到学习中去。

一、帮助学生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养成相互探讨学习新知识的习惯

“小组学习”,又称“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把教材先丢给学生,让学生个人直接去理解,难免会有所偏颇,容易造成学生的基础不稳,也容易使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深思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深思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深思、讨论,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我经常看到组内意见分成两派,为了一个理由争吵不修,然后再拿到老师这边来问,这样一来,错误的一方会将他们的错误之处暴露在老师的面前,老师可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另外,教师在小组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注意错例的收集,然后作为“病例”,让全班会诊,提出病因和预防方案,这可以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建立学习小组是为学生自己学习服务的,没有小组的同学作为后盾,光凭学生个人的智慧去学习新知识,是很有难度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做好导学案,让学生能顺利完成预习工作

让学生自己学,不代表让他自己拿着教材自己看。若是这样做,凭现在学生的基础,也许只有少量的人能够自己学明白,而且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试想一个小组就一个人模模糊糊地有点明白了,其他人都没明白,还讨论什么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先学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因此,我们在学习知识之前,就通过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现在要学的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这样更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导学案的设计是先“学”后“教”的最重要环节,导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先“学”的效果如何。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以下几点比较关键。
1.按照知识点从简单到难的顺序设置导学案(最好自己制作,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在设置的时候,最先决的条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出发去理解内容。比如说在学习分子这一微观领域的内容时,我们在导学案上可以用我们所知的东西引入。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蔗糖溶于水中,用放大镜也看不到,但蔗糖水有甜味说明蔗糖并没有__________,蔗糖水是一种被称为_________的粒子分散在水中。这样我们就避开了直接去学习分子这个概念,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就接受了分子。

1.课堂过于苛求对时间的制约

我们总是想尽量完美地设计自己的课堂,总希望刚将学习任务完成就下课。但是现在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那么我们就经常错误地估计学生自学和讨论所花的时论文导读:
间。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达成本课的内容,经常匆忙结束,到后来导致作业反馈不好,学生积极性下降。对于这个,我们目前没有太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情况,将他们的预习时间设置得更为合理。若是时间到了还没完成预习,那么我们现在是分情况处理的,是学生自己能完成,但时间不足的,继续放时间给学生;若是学生死气沉沉,没人讨论的,那么就说明这个内容太难,学生自学效果不佳,这时候就该直接转到教师有选择地教上面来了。

2.关于预习的时间,不确定定在课堂上还是课前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才45分钟的课堂既要学生完成自学,又要小组内相互讨论,还要完成适当的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时间不足。放到课前就有诸多的好处,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有更自由的讨论环境,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更大的实验空间。但是放到课前也有几个很大的缺陷,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余负担,小组缺乏固定的讨论时间,更容易使小组的讨论名存实亡。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时候完成预习任务,我还是不能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更好。目前是看情况两种形式都在采用,内容多又简单的一般让学生课前自己去预习,内容少的或者内容难度大的,需要讨论的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完成,还没有一个较好的策略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理由。

3.学生反馈练习速度差异较大

学生对知识点到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多少,我们在课堂上缺少一个直观的判断。因为这个课堂教师不是绝对主要的地位,当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小组活动情况时,总觉得对学生学得好不好心中没底。所以设置一些题目来检验学习效果就非常必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该知识的程度,从而决定要不要重新教,要教多少,哪个环节不大好,需要去改善。因此,课堂反馈是我们导学案模式必须抓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最大的理由在于反馈的时间和题量很难确定。我们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小反馈和大反馈,小反馈题目少,每个知识点都反馈,这么多次的反馈会让我们的课堂在某些时候效率不高,新课感觉是练习课了;而大反馈是几个知识点放一起,涉及题目较多,这个时候因为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一部分学生很快就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却速度很慢,这样你就很难做出有效的评价。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策略是会的教不会的,完成后可以自由讨论,但是在此期间还是有一些理由需要解决。

4.缺少一份能与之配合的反馈材料

一开始的时候没考虑到反馈,后来在课堂中加入反馈之后,最开始是多媒体打出来的题目让学生做,发现效果不好,有很多同学跟着大家一起报答案,中间缺少了独立深思这个环节,也不利于小组统计错误情况。后来改用作业本,但现在这个版本的作业本的题目顺序没按课本顺序编排,做的时候跳着做,对学生造成一些影响。目前正在将作业本和阶梯作业的题目编入导学案,这样可以按照教师自己的顺序,同时在编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题目,将重复的和一些教师上课用不上的题目删除,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先“学”后“教”中我们的收获

先“学”后“教”实行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学年了,要说效果,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学生的负担大幅度地减轻了,现在只余一本作业到课后去做,甚至更多的时候能够把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第二个收获是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初一期末考试后,发现我们和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学校有了明显的优势,而往年只是差不多,我想,这个是对我们这种教学模式最好的认可。
第三个收获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的,通过课前设置导学案的过程来完成备课,对知识点尤其是教材结构的分析更加到位,上课更加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得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流畅,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第四个收获也是对我们教师而言的,第一次教师备课的时候每节课都要做导学案负担当然是很重的,但是等到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其实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就可以去上课,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精力就可以从备课中解放一部分出来,去研究试题,去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等。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163

2.

马玉芳.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教育教学研究,2007.

3.王道俊,忘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