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基于应用型院校视角构建新创业课程与课程融合体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56 浏览:111130
论文导读:商学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1年,在美国已有1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了美国四年制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从中学开始一直延伸至大学,形成了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日本,以大学为代表的多所大学也已开始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已开始了
摘 要: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正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视角,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性,探索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1001-7836(2014)03-0039-03
1 背景分析

1.1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正向多元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被动的就业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教育已成为必定趋势。与此同时,在连续十年扩招之后,担当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重任的地方院校现已进入后扩招时期,即内涵式发展时期。面对就业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双重压力,迫切要求地方院校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自20世纪末以来,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并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教育热潮。具有美国创业教育摇篮之称的百森商学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1年,在美国已有15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了美国四年制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从中学开始一直延伸至大学,形成了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日本,以大学为代表的多所大学也已开始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已开始了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开设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为内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在欧洲,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大学近年来也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构建了以新型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创业教育体系。因此,创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认同[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正式在我国提出,还要追溯到1989年。1989年11月底12月初,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在论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理由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高校中,首个对创业教育做出反应的是清华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响应,许多投资企业也纷纷闻讯加盟。清华大学也因此获得了加入全球商业计划竞赛联盟的资格,成为该联盟中第一个来自亚洲的成员。同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其中包括8门课程,即“创业管理” 、“创业投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时,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等9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高教司还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创业基础》课程大纲的颁布,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必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
分析相关报道可见,国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本科生培养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实践正处于不断深入研究、探索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没有建立在对高校分类的基础之上,即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探索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建立起完全成熟并广泛推行的运转模式。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背景

伴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尤其是看到德国经济在欧洲面对普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保持一枝独秀,国内教育界正在达成一种普遍共识,即重视实践性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应用型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标志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类型重组、高校合并与重新定位;办学形式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学校注重个性和办学特色等特征。应用型本科教育正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开始形成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提出,是新设本科院校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需要,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争取优势、谋求存活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三成,区别于传统本科的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将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的支持,依托于坚实的理论支撑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重在“应用”二字,体现创新型社会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经济形势下的新要求,从学科方向、课程体系到专业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手段都将仅仅围绕着“应用”二字做文章,培养既具备较强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性分析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即都强调应用能力在教学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就是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能力的关键要素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而在本科阶段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及创业实践能力的论文导读:据以上分析,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以下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注:Ⅰ.跨专业选课;Ⅱ.跨学科选课;Ⅲ.跨学院选课;Ⅳ.跨类层选课。A.讨论式教学;B.互动式/交流性教学;C.探究式/自主性教学;D.基于实践的教学;E.专题式/案例式教学;F.学术讲座/报告式教学。1°.通识教育;2°.专业教育;3°.综合素质教育;4
拓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结合专业背景,围绕市场、技术及专业,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与市场宏观环境的对接。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将极大提高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水平,实现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大众化教育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丰富现有的“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以及“按类教育”的教育改革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是本科专业知识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现代科学知识以及高新技术处在不断分化、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使得现有学科专业的知识、技术领域不断更新、提升,形成了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学科专业知识特征。应用型本科这一高等教育教学分类新理念的提出,合理反映本学科专业知识、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前沿知识、技术的发展。在本科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得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互补性

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还有必要纠正一个误区,即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相比处于劣势,而这类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从历年来国家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结果来看,确实鲜有应用型本科类高校的学生在诸如“挑战杯”之类的全国大赛上获奖。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宜在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笔者的观点恰恰相反,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互补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具优势。
目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11年全国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全部毕业生的1.2%,其中,高职生占1.8%,一般本科生占0.8%,而最低的是“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只占0.6%。由此可见,应用型大学在创业上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更加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实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2]。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互补性。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岗位技能型人才相区别,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当注重“通用性”和“创新性”。“通用性”强调要按照学科培养人才,即培养学生在本学科中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能胜任本学科中的相关领域,而并非个别岗位;“创新性”则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前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一味强调实践性、应用性,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区别,如果能将“创新性”与“应用性”相融合,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各类高校的热门话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几乎各地区、各类高校都正在或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能力。而应用型本科的优势在于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教学,把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因此,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互补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寻求突破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相融合,将是大有作为的。
3 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创业是一种通用技能,同时也是一种基础知识。这一观念推动了我国创业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创业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跨越知识面最广、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又要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是从战略、管理、投资、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转型而来。因此,各高校普遍严重缺乏那些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的师资。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的能力不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师资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高校教师与企业的对接,派出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这部分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
同时,实现创业师资共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是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我国当前创业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看,多数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创新创业课程。因此教学任务艰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学院,如果没有很好的渠道或激励因素使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向广大非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授课,将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严重不足。有部分院校没有采用任用专业课教师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是在不稳定性和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技能。需要由专业教师进行讲授。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内容的构建上,必须突出“应用性”特色,特别是突出其中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学评估体系。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以下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注:Ⅰ.跨专业选课;Ⅱ.跨学科选课;Ⅲ.跨学院选课;Ⅳ.跨类层选课。A.讨论式教学;B.互动式/交流性教学;C.探究式/自主性教学;D.基于实践的教学;E.专题式/案例式教学;F.学术讲座/报告式教学。1°.通识教育;2°.专业教育;3°.综合素质教育;4°.初步的科研思维/合作教育;5°.创新渗透教育;6°.创业/服务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将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立体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调节机制的实践,基于应用型本论文导读:3-15

5.上一页123

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促使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普及和渗透。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将实现“应用型”与“创新型”的结合,实现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创业课程时还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不同学校争取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深思[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2]刘亚兴.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J].现代教育科学,2008,(5):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