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对农业院校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88 浏览:20290
论文导读:及创新能力的一块基石。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在一定作用上是基础必备的。课程的基础化和综合化是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课程的基础化要求专业设置口径宽,且基础理论课程必须进行加强和优化,以便于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形成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构建知识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研究生选拨标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院校 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45-01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具备的创新素质和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的综合体现。肩挑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艰巨任务的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研究生的必备素质。

一、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理由

(一)研究生选拨标准过于单一

我国研究生选拨制度目前分为初选和复试两部分,初选方式即严格的统一考试,通过复试后方可录取。复试的比重虽在多数农业院校有所增加,但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初试成绩。初试反映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目很少,以基础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为主,且一直以来农业院校存在研究生生源不足,一些院校需要降分才能录满学生。这就导致入学的复试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对学生运用知识及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够全面。落实到实际中,就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虽然入学成绩较高,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过于僵硬

当前,要想完全适应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农业院校的培养机制就需要做出相应转变。主要理由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单一,不能做到灵活应用,在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研究、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主要是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受导师的科研素养、创新水平及责任心影响。但是由于研究生不断的扩招,一些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超出其能力范围,研究生没有足够的科研实践机会;虽部分研究生有机会参与科研实践,但只是让学生最一些机械重复的实验,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提高科研能力的机会;一些导师由于忙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任务,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不能给予研究生足够的科学指导和帮助。

(三)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学计划、教学课程等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更新,往往直接导致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目前,多数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有关实践和实验内容的课程开设得很少。所以就使得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惰性,安逸的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渐渐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创造力及个性能力的培养却往往被忽略了。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于是就在下面一直听,课堂上罕见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研究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完全体现不出,独立深思、勇于创新的能力更是被严重制约了。

二、提高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改革研究生选拨机制

在研究生选拨过程中,应该增加关于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考试内容应增加可以体现应试者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考题。复试要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院校可支配的教育资源还较匮乏,而研究生又逐年大规模扩招,无疑出现教育资源上的供给不足。要转变这一目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管理机制。一是探索联合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二是探索联合企业、农场等的培养模式。前者可通过与其进行项目合作,让研究生切身进入到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学习研究,聘请导师等。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研究生思路,开阔其视野,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资源不足等方面的理由。至于后者,农业院校研究生毕业后多数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所以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让研究生有机会见识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模式,有条件还可以相互探讨交流,形成资源互补的良好局面,自然会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的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已较为完善,但是对研究生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综合考查仍然远远不够,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同时,在对研究生进行科研素质的评价上较为形式化,较关注的是研究生毕业时需要发表多少篇文章等,而内容的创新性及研究深度却被忽略。

(三)加大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从教学内容上来讲,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是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一块基石。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在一定作用上是基础必备的。课程的基础化和综合化是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课程的基础化要求专业设置口径宽,且基础理论课程必须进行加强和优化,以便于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形成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构建知识逻辑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以及学科的课程。注重学科前沿性课程的设置,注重研究策略类课程的设置,加强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践课程。
责任编辑:杨柳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jlwfy/lw43492.html上一论文:探究植物氯素营养与含氯化肥科学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