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地方院校主观幸福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98 浏览:20906
论文导读:chologicalwell—being)和社会幸福感(socialwell—being)。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作用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本科院校大
作者简介: 余玉(1985—)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助教。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幸福感一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这个特殊团体,其幸福感也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理由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影响其日后的择业就业甚至一生,是不容忽视的大理由。现就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简单探讨,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地方本科院校

一、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方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取向:主观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和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1]。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作用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定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2]
大学生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群体,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肩负着振兴民族的使命,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庞大,其质量也因为学校的不同而参差不齐,这使得这个群体的心理理由变得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校园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和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面对了更为严峻的形势,其肩负的压力和经济条件都有特殊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 学习状况

作为大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已经不再像高中一样,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是依然是考核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但大学学习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即目标性,许多大学生表示大学学习缺乏目标性,高中学习的目标很单一,即考大学,但高等教育的下一步并非一个目标,可以就业可以考研,许多同学认为就业与学习成绩并无直接联系,所以怠慢了学习。有调查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中认为大学学习是快乐而充实的数量较多,因为其在学习上获得了认可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中,大部分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并进而认为大学生活也是枯燥无味的。而这些成绩较差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过或正有辍学的念头,这些同学的幸福感是最弱的,也是各高校应当重点关注的人群。

2、人际关系

通过研究地方院校大学生班级和寝室这两个群体环境中的幸福体验,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随着自己对班级和室友的满意程度提高而增加,大学生作为班级和寝室这两个群体中的一员,如果与其他同学关系融洽、相互支持,群体中充满着团结、关爱和凝聚力,则其归属感较高、自我评价积极,会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会导致学生的挫败感、不满等消极情绪蔓延,幸福感也下降。

3、 学生地域差异

来自农村的同学和来自省会城市的同学, 以及来自三线城市非农村的同学主观幸福高有着显著却别。调差发现,来自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因为这些学生一直生活在城市,享受着便利、快捷、丰富的生活,经常能感受到满意,特别是来到地方读书,其经济消费远不及在家时的高额,则更能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3];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期盼的目标就是考取大学,进入城市,一旦实现目标,幸福感也会增强,但此因素会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高低而大幅转变。而来自三线城市城镇的学生,来到城市就读大学并未给他们带来生活上质的区别,而相比大城市的学生们也毫无优势,所以幸福感会较差。

4、 家庭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因为收入高会带来高物质享受和高水平的生活条件,因而主观幸福感高,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的时候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在大学生中,由于家庭收入的高低与自身的付出并无多大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越得到保障,精神追求和自我实现的层次也越高,但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就无甚差异,所以,经济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5、课外活动与学生团体的参与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与课外活动的参与有显著相关,参加课外活动越积极,其主观幸福感越强,这充分体现了活动理论的观点,即认为快乐来自于有价值的活动本身。当人们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且活动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时,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流”。比如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强感知、判断技能和思维、记忆能力,还可以起到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急情况发泄出去从而减缓心理压力的作用[4],这样自然就会曾杰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再如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协会等团体,在组织活动或完成任务后,能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也能提高幸福感。

6、 个人情感生活

很多研究将该因素归入到人际交往中,本文单例进行讨论。大学生年纪大都在17-24岁之间,正是性成论文导读:
熟的时期,不似高中有着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脱离了束缚的大学生向往着自由恋爱,“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已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调查发现,有过恋爱经历或者正在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幸福,因为有了另一个个体的生活和精神相伴,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没有经历过恋爱或者单身的大学生更容易因为周围正在谈恋爱的同学而感到生活缺失了什么,失去生活的动力,幸福感较低。
三、倡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倡议: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版主大学生梳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幸福的本质,简历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多重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2]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
[3] 张涛,王瑞杰,景建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2008.
[4]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