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高校心理咨询刍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20 浏览:23499
论文导读:
摘要:心理咨询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形式,各种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在对话形式的治疗中得到了综合运用。本文通过阐述心理咨询技术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现实,借助两者间的相融互补关系,试析在高校心理咨询技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去解释 心理理由的可能性及优势,力求在现行的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探寻一种新的深思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校;心理咨询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前生之源

从心理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它的体内就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哲学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生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之母,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自我都拥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于发生在自身或他人身上的生活事件在脑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属于个体的理解,并进而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在心理学诞生之前,中外的哲学们在研究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时,也发现了存在于人内心中的心理现象,并开始用一些哲学性的思想去解读这些规律的心理现象。比如,在公元前300之前,古希腊博物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学习和记忆、动机和情感以及知觉和人格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他曾认为人之所以在饭后瞌睡,是因饭菜的香味和温暖的感觉会暂时留在人们的心脏里,并对其形成了一种包裹,虽然这种说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好笑,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从那时开始人体的心理现象就已经纳入到哲学家深思的范畴之内了。再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的本质应当一样,只是后天的环境对每个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转变,最终形成每个不同的个体,这一观点现在也渗透在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中。
哲学家们对心理学的深思一直延续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之日,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是隶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1879年威廉·冯特教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学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了一门实证性的科学,并顺利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史,我们无可争辩的看到,心理学拥有着大量哲学的思想脉络,这些思想的留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产生和发展,并隐身于现代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中。

二、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根

科学心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从单纯的心理现象理论和实验研究逐步衍生出多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各种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学流派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探索内心心理现象的局限性研究,而更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缓解内心困扰、修正行为模式、改善情绪状态的实用性策略,心理咨询则应时而生。随着心理学理论传入我国,心理咨询也开始在专业医院和高校环境中生根发芽。与其同时,心理学也开始对一些旧的哲学思想存疑。此时,有别于某些旧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新生的心理学及高校心理咨询有了更多的现实性指导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世界产生的一切理由都源于人类本身,哲学和心理学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世界的。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对旧哲学的批判时指出:“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人性观,则更符合高校心理咨询预设的目标。
(一)人的本质。马克思的人性观是对旧哲学人性观的一种扬弃,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历史发展的核心所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形式,任何人离开了社会的环境都不能独立地存活,人的自我实现是要放在社会和集体中去完成的。高校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回归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调整甚至重塑自身人格,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并在其中完成个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人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有为自身、他人、社会、国家贡献的能力、意愿和需要,当这种意愿得到实现时,人的价值也会得到满足。这种思想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较为相近,他认为个体最深切的需要之一就是与社会、他人建立起一种亲近的关系,并希望得到社会、他人的肯定和爱。对于承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高校而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成为一个高度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而高校咨询的目标则在于让学生认同并接纳人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于个体的利益需求,而在于服务社会、他人的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人的个体性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三)人的需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存在三个层次的,即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高校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大学生个人发展性心理理由,如升学还是就业、如何择业、如何选择专业等,针对个案的实际情况,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借助人的需求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让其充分了解到个体的心理需要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以人的存活需求为提前,进而逐步完成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和社会方面的。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心理咨询原则的拟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象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同为现实中的人,这种对象的一致性,决定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间的互通性。所以,两者在研究的技术手段和原则上也有其相近之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xlxlw/lw48458.html上一论文:论音乐美心理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