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新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40 浏览:22387
论文导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日益凸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理由及其成因,根据笔者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理由及其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变化,因而各种冲击在他们心灵中引起的波涛也最为明显。当今社会是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各种思潮的冲击以及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影响到大学生心理、行为。社会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等,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处于两难或多难境地,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使之陷入不知所措、不安、空虚、茫然、疑惑、压抑的状态。

2.家庭方面的影响

家庭关系不和睦往往使其产生孤僻、冷漠、粗暴的人格特点,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自私、敌视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欠。而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策略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家庭教育方式的“态度不一致”、“溺爱”、会造成孩子懦弱、虚荣和随心所欲的毛病。严峻冷漠、家长的经常打骂、缺乏人情温暖的家庭会使孩子迟钝、犹豫不决、具有凶犯暴力的倾向。

3.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造就健康人格的地方,但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心理理由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同时,我国高校实行“收费并轨”、“自主择业”的竞争机制,这直接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必须承担上学的部分教育成本,面对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加,选择难度的增大,他们有着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无所适从。

4.个人情况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上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感情丰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弱,因此容易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既有对新环境的恐惧和无助感,又有离开家后的孤独和失落感。这些理由如果处理不好,常常会带来一些心理理由

二、应对大学生心理理由的策略

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理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预防为主,矫治为辅”的方针,积极应对。

1.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和亚健康的,只有少数学生是障碍性理由,属心理疾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矫治少数学生的心理疾病,而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从事大学心理教育的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把心理教育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上更具有积极作用。这不仅要发挥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和管理机构的作用,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理由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能力。可结合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来创设教育情境,开设相应课程,还可利用广播、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其情感升华,使其健康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

2.进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大学生产生心理理由的理由复杂多变,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理由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极为必要。对低年级学生宜开展心理学常识、人际沟通、生活适应教育,对中间年级学生,可进行青春期常识、美学、恋爱、自信、抗挫折、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对毕业班学生则应重点进行就业指导、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在调查测试中发现理由较多的专业班级和学生则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和爱护,找出存在理由的理由,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跟踪辅导

由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时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条件成熟的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非常必要,这样就可以做到定期收集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对学生特别是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一定要规范、科学,严格保密原则,否则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4.构建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预防模式

心理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项开创性的新兴事业,心理教育的研究目前状况还不容乐观,无论是在理论上和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存在许多误区。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把心理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没有真正认识到心理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格现代化服务,忽视了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有人用诊断疾病的方式诊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心理困扰等同于心理疾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歧视、漠视或忽视的态度;还有相当多的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理由的特征,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心理状况的大学生采取一种策略,套用一种模式,结果是针对性不强,投入多,回报少。鉴于此,有必要在目标的确立上,强调心理治疗、预防和发展协同进行。即以发展性为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预防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推动心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良靖: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胡峰:浅谈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2(06)
[3]谢倩,朱丽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8.8-24(08)
[4]许同海: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xlxlw/lw43058.html上一论文:谈谈心理学科方法类课程的优化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