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心理学科方法类课程优化与整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24 浏览:59727
论文导读:条。这些实操课程的开设是随着心理学科的发展而慢慢开出的,每一门课程的开出都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由自学式的零散、模糊、杂乱,变得系统、清晰、准确而高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在总学分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统筹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根据学生培养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师资力量条件,多开设高水平实用性的实操课程,才能
摘 要: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策略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占较大比重。本文从当前心理学策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出发,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策略改革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心理学科研究策略类课程的优化与整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 研究策略 课程改革
1672-3791(2014)01(b)-0242-02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涌现了大量发现,无论是韦伯和费希纳关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发现,还是赫尔姆霍茨关于青蛙神经传导速度的发现[1],都推动了心理学研究从思辨转向实证的进程。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拉开了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序幕。从学科性质看,心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从近三十年的发展及趋势看,无论是探讨心理本质的理论研究,还是强调社会现实需要的应用研究,在研究策略上越来越向自然科学靠近:借助一定的仪器或工具,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并收集研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获得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策略论理由是任何学科研究的重要理由,掌握科学的研究策略、熟练运用相关的统计技术、实验技术实现研究目标,是国内外心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特点。在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2],心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有11项,其中与研究策略有关的包括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策略等,占三分之一强。这种重视充分说明了掌握专业研究策略与技术,在心理学科的专业能力及培养中所占的地位。但是,虽然这些策略类课程是心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其学习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对于那些高中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惧怕及学不好的自我暗示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此,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是心理学科本科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当前心理学策略类课程教学中的理由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策略类课程往往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认识上高度认可研究策略类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都应当学好;行为上又因为感到高难度而惧怕和逃避。这在任何类型的心理学院、系、专业中都普遍存在,其理由除了受课程本身的内容与性质的限制外,也与当前策略类课程在教学时存在的一些理由有关。这些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断裂

国内心理学专业发展的早期,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策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介绍为主,随着教学条件的提升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普遍增设了诸如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实验设计与编程、认知神经技术的应用等课程,但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程与这些应用课程之间并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1.2 技能性课程与实际研究之间存在断裂

策略类课程如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及其技能性课程往往都开设在前两个学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心理学的专业素养还比较低,接触的专业研究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与应用往往局限在教材提供的例题上,颇有隔靴搔痒之嫌。学生即使掌握了策略的应用条件与特点,掌握了工具与仪器的基本操作,但遇到具体的研究时,仍然不知道如何实现。

1.3 技能应用类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有关统计软件、实验软件应用的教材或书籍,在内容上更多偏向于介绍工具的菜单应用,强调的是操作指导[3],缺少与完整的心理学研究相对应的策略介绍,如实验研究如何统计分析、调查研究如何统计分析等,导致学生在面对自己的研究时,无从下手。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实现个人研究的能力,因此特别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应用类教材。
2 心理学研究策略类课程的优化改革
结合当前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前状况,上述心理学科策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既有师资力量配置方面的理由,也有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方面的理由,若要改善和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设教学团队,加强教学研究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前提[4-5]。心理学研究策略类课程,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递进性关系,比如在学习实验心理学之前需要掌握心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这些课程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在学习心理统计的时候,如果对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各类研究不了解的话,则统计的学习就变得形而上。其实这也是策略课程学习让学生感到难且枯燥的理由,也是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割裂的理由。因此,将教授策略课程的教师组建成为一个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讨论与研究,处理好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与相互渗透,在讲授内容、讲解深度、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对各课程教学进行明确的界定,避开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的浪费或出现知识点缺漏,全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2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心理学策略类课程一般由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构成,如实验心理学与实验课、实验设计与编程、心理统计与SPSS应用、心理测量与问卷编制与应用等都构成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这些实操课程的开设是随着心理学科的发展而慢慢开出的,每一门课程的开出都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由自学式的零散、模糊、杂乱,变得系统、清晰、准确而高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在总学分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统筹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根据学生培养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师资力量条件,多开设高水平实用性的实操课程,才能将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整合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
(1)理论与实操的平衡。由于实操课程可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研究工具、研究策略,提高研究能力,在课程设置时易出现“重实操、轻理论”的现象,认为理论课学不学没关系,掌握了研究工具的使用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理论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以理论为指导,工具的应用就会出现理由。例如在统计学习中过于强调SPSS统计软件的掌握,忽视统计思想的指导作用,就会出现用错统计策略、无法解释结果、甚至提取错误的统计结果的现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xlxlw/lw43045.html上一论文:试析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