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54 浏览:17206
论文导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小学主要的国家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开放性极强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的新的思路。探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模式,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贯彻实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能够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
【摘 要】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列为小学主要的国家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开放性极强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的新的思路。探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模式,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贯彻实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能够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

一、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从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来构建,在这些目标结构中均可以找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结合点。对于以学习活动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等方面;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纲要》规定了“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理由的兴趣”的研究性学习目标、“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目标等,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从突出培养学生正常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综合能力入手,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点。例如,在社会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适应环境。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是依课程进行的顺序而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则是以上课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而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的相通之处为二者提供了许多结合点。比如每一种形式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愉悦感、荣誉感和价值感,提升了学习动机,形成自我监控、计划与组织、总结与分享的学习习惯;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增强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并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者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自主性,同样强调教师的指导性、参与性和推动性,同样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同样强调课程形式的活动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全体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相映衬,皆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初衷,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而展开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自主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皆注重学生自主性,教师的引导则占次要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解决理由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能力。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

(一)基于活动内容的“认知—建构式”融合法

“认知—建构式”的融合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学生开放性话题或调查,引导学生将其所关心的热点、焦点理由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并选取其中易于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中产生情绪体验,提高认知、改善行为的一种活动模式。此种融合模式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即是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课程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现的理由、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上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关自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蕴含着人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要求和理念,这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题材。在开展“自我”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就能达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进行,追求个体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和谐统一,追求人格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依靠这种模式,在引导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对自身和自我发展的关注,推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活动形式的“情境—体验式”融合法

所谓情境,是指影响个体自身发展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情境—体验式”融合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认知,达到教育自我的目的。“情境—体验式”的融合策略主要应用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策略中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心育中常用的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讲述法、行为转变法等。
例如在小组合作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团体辅导,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游戏赋予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再比如在研究性学习的展示分享阶段,改善传统的展示模式,运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心理剧、角色扮演的策略,创设更为逼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利用这种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通进行,这既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为多样化,又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尽然体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两种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割裂的,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同时在内容和形式双重维度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意识地改造,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精细的设计,全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余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45108)。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xlxlw/lw41266.html上一论文:探究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