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从流行语看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54 浏览:108151
论文导读:
摘要:流行语作为一种时代现象,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普遍关注的理由或事物,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一张现实社会的晴雨表。透过这些流行语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洞视现实社会的百姓心理渴求。每个时代都会在社会世相中打下它的基本烙印从流行语看市民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而流行语本身就是这一世相民情的真切反映,是民族文化心理态势的揭示。
关键词:流行语;市民社会;文化心理;
“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你妹啊”、“屌丝”、“高富帅”、“ 你摊上大事儿了”、“甄嬛体”系列、还有“让人民过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十动然拒”等流行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透过这些流行语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洞视现实社会的百姓心理渴求。每个时代都会在社会世相中打下它的基本烙印,而流行语本身就是这一世相民情的真切反映。但凡流行的,总有当下社会人的心态折射,总是人间万象的整体呈现,是社会文化心理态势的映现。

一、流行语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推陈出新的进步,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有了质的转变,人民真正地当家做了自己的主人。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的基本价值和诉求。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初构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至今天,这一想法已经得到实现,一少部分人确实已经富了起来,而且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可是,中国的基尼系数却高得惊人,贫富差别成了社会的重大隐患。加上权钱交易、官僚腐败,我们必须也不得不承认,当下中国社会的理由也是不少的。社会的变革必定要带来矛盾的产生。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可是政治改革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权力的制约和对腐败的防止方面不能尽如人意。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权钱交易频繁出现,权力寻租时有发生。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对于权力的限制不够,权大于法还是不争的事实,人治大于法治的事件也在我们周围经常发生。要说最“给力”的,还是权力阶层的人众。权力一词本身就含有一个“力”字,它所能实现的社会效应和功利效应,是普罗大众所望尘莫及的。人们对“给力”的渴望,从背面正好映射出了生活的无奈和力道的不足。中国有句俗语叫“大富大贵”,然而“富”了却并不一定“贵”,恰恰说明权力的厉害。有权才有“贵”,光有钱却只能是“富”。社会的发展必定要刺激人的,富人不满,穷人更不满,刺世的流行语就会随之产生。流行语正是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具体映现。

二、流行语包含的市民社会文化心理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思想不但是对现实形势所涌现理由的认真分析,而且也是为解决现实理由而糅合各种理论加以消化并增益补充的综合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规定。博亚斯于1930 年定义:“文化包含着一个社群里的社会习惯的表现形式,包含着在一群人之间流行着的行为个人对于他所在的群体之影响产生的种种反应,以及受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类活动之产品。”[1]在一个社会里,个人总要打上群体的烙印,而群体总要彰显个人的意愿。文化心理是一特定时代文化中的非理性的、感性色彩较浓的某些意象,通过时尚、意象、趣味直接折射出的社会风貌。这种文化心理是比较短的,表现出其易变性。它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人们价值系统的评价———价值反思,升华为文化的心理结晶,上升到包括经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哲学诸方面。流行语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表层体现。
近十年来,中国的GDP 每年都是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增长伴随而来的,必定是通货膨胀。CPI 的缩胀关系千家万户。普通劳动者在中国还居大多数,当物价指数高居不下时,当他们的菜篮子和衣架子出现严重短缺时,对社会的抱怨也就随之而来了,“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一类流行语就跟着出现了。

三、从流行语看当代文化心理态势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流行语产生的源泉。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曾说过:言语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 功能。” [3]现代社会,生活在水泥与钢筋丛林中的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极易患焦虑症和抑郁症。就业的压力、调资的压力、升学和升迁的压力、住房的压力、爱情和婚姻的压力等,都让人难以透气。哀叹与怨忧,就在言谈中流露出来,于是有的就成为经典: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可惜青春是只壁虎。没人牵手,我就揣兜。你走你的过街天桥,我过我的地下通道。所谓,大都是化妆品的奴隶。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 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混社会是个体力活儿,讲究四门功课:闪、转、腾、挪。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她的缺点生活在一起。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做他自己。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或许不在家。作为一种时代现象,流行语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普遍关注的理由或事物,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中国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进一步开放,言论也表现得相当自由。一般而言,流行语都是来自底层,带有对正统观念、思想的挑战和背离,是百姓民生的心声流露。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为人的精神诉求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在诸多的流行语中,有一句是“让人民过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与离经叛道的流行语不同,它是一句来自上层的话,但它的流行却恰恰说明它代表了底层的愿望。人们会这样反思:为什么人民生活得没有尊严,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指数如此的可怜,这中间应该有物价飞涨、贫富不均等理由吧。活得不“给力”,没有价值感和归属感,幸福指数低,才会有“神马都是浮云”的感叹,才呼唤“幸福而有尊严”。买不起房的,自称“宅男宅女”,后来又戏称“别叫我宅女,我是居里夫人”; 教育的全面失败,让人改了一个成语,叫“毁人不倦”;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则曰“我是打酱油的”; 感叹时光流逝的,就说“时间太窄,而指缝太宽”; 事业诸事不顺,就有“通往成功的路,总在施工中”。如此等等,都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整体映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论文导读:
。”这句流行语就是当下中国社会大众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本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大家虽然不能生活在同一水平级上,却是同样顶着一片蓝天。所以,大家应该有共同的话语权。尤其是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他们对生活的诉求也就更强烈。我国的各级“公仆”,不仅要看房价,不仅要看CPI,还要从这些流行语中去了解世相民心。“要从网络去了解民众诉求。”互联网的出现,正为中国百姓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平台,从网上了解民意,也是治国者顺应时代的明智之举。一个相当集中的文化心理,是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现象。应该看到,流行语是一种无奈生活的戏谑,也是社会不公的怨忧,同时从侧面对社会阴暗现象给予了监督。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流行语,对普罗大众的这些口头创作,要加以整理并从中汲取治理社会的良方猛药。同时,还要对大众及时引导,让他们创作出更加有趣、更加健康的流行语。
参考文献:
[1]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 上海:三联书店,2009.
[2]史有为. 异文化的使者— 外来词[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13
[3]戈布尔. 第三潮:马斯洛心理学[M]. 吕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